ldpc码迭代译码算法分析及其硬件实现-analysis of ldpc code iterative decoding algorithm and its hardware implementation.docxVIP
-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dpc码迭代译码算法分析及其硬件实现-analysis of ldpc code iterative decoding algorithm and its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1绪论1.1数字通信系统可以说自有了人类开始,就伴随着人类的通信。通信指的是人与自然之间或者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某个行为或者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和信息传递,通信之目标就是信息传递,即信息传输。它要求对信息进行高效率、无失真的传输,同时要求在传输的过程中抑制掉无用、有害的信息。“光通信”或者“电通信”是近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它是借助于光信号或者电信号及其相关的设备来达到通信的目的的。信源、信道以及信宿组成了最简单的通信系统。一般而言,信源指的是发出信息的源,起提供消息的作用;信宿是相对于信源来说的,它的功能是接受信息;信道指的是由信源到信宿之间传递信号的传输介质或设备,它是传递信息的通道,通常将其分为编码信道与调制信道,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该结构框图是典型的点对点单向通信系统方框图,在此基础上容易构成点对点双向通信系统、点到多点的单向广播系统和多点对多点的单向通信系统(MIMO)等[1]。编码信道消息调制信道消息信调发信道制送源编器设码备接解信介收调道信质设器译宿备码噪声源图1.1通信系统结构框图由图1.1可知,调制信道是编码信道的一部分,编码信道的特性与调制信道的特性紧密相关,依赖于调制信道。更精确的来说,编码信道的输入、输出码字符号数目和转移概率是由调制信道来决定的[1]。调制信道的输入端与输出端通常是用连续函数来表示的模拟波形信号,即通信系统的信道如果是调制信道,则这个通信系统就是模拟通信系统。而编码信道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一般都是数字信号,即如果通信系统的信道是编码信道,则这个通信系统就是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通常是评价一个通信系统优劣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性反映的是通过信源编码技术进行去粗取精,尽可能地消除冗余,提高编码效率,相当于传输的“速度”的问题,可靠性则反映的是通过在信道编码中加入冗余以减小误码率或者是误比特率,从而提高接收到的信息的准确程度,相当于传输的“质量”问题,它是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的主要任务。有效性通常用码元传输速率来描述,而可靠性通常可以用误码率或者误比特率来描述。尽量地减小误码率或者误比特率就是信道编码技术的主要目的。因此,通信系统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既是相互矛盾的,又是相对统一的[2]。一般而言,信道编码的有效性越高,则码的可靠性就越低,因此,要在有效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找一个折衷,使得在差错可以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提高传输的有效性。1.2信道编码理论及其发展简史1.2.1信道编码理论E1948年,C.E.Shannon以其《通信的数学理论》[3]的经典论文开创了信道编码领域的先驱,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信道编码定理——香农第二定理,它是一个存在性定理,是纠错编码理论的基础。该定理指出,在有噪信道中,当信道编码的码长n足够长时,总能存在一种编码方法,使得传输的差错率达到足够的小,并且信道的信息传输的速率R无限接近于信道容量C。这一定理在理论上明确地指出了平均译码错误概率P趋近于0,存在信道的信息传输速率R无限接近于信道容量C的抗干扰信道编码技术,信息可以在有噪信道中进行可靠地传输。香农第二定理表明了好码的存在,为整个编码领域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如果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由于在理论的证明过程中是完全采用随机选择的码,就具体而言无法实际构造这种码,因此也就无法给予实现和应用。Shannon在其香农第二定理中运用的三个前提条件如下:1)使用随机编码的方法2)信道编码的码长n趋于无穷大3)译码算法采用最佳的最大似然译码准则信道的香农容量公式是在无记忆信道中加入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的基础上推导而来的,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平均功率为N,信道输出信号的有效带宽B(Hz)受限,输出信号的功率为S(W),输出噪声的平均功率为N(W),则信道容量C可以表示为:C=Blog(1+S)2N(1.1)式(1.1)就是香农(Shannon)信道容量公式,其中S/N代表信噪比,单位是比特每秒。它表达了信息的最大传输速率。当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为N0时,噪声的平均功率为N=N0B,这时信道的容量公式可以变换为:S0C=Blog2(1+NB)(1.2)假设通信系统以最大的传输速率rb即信道容量C进行无差错传输,此时的最大频谱效率可以表示为ηmax=C/B,综上可以得到:S=ηEbmax(1.3)NN0其中Eb表示每比特的能量,Eb/N0表示的是功率效率。当信道有效带宽B→∞时,此时最大频谱效率ηmax→∞,通过代换可以得到无差错传输的最小的Eb/N0:η=C=log(1+Ebηmax)0maxB2N2ηmax=1+ηEbNmax0Eb=N02ηmax?1ηmaxlimEb=lim2ηmax?1=ln2≈?1.6dB(1.4)ηmax→0N0ηmax→0ηmax由(1.4)可得,AWGN信道在带宽趋于无穷大的理想状况下实现无差错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la1xsrxco08fe02o3稀土钙钛矿催化剂nsr性能研究-study on nsr performance of la 1 xsr xco 08 fe 02 o 3 rare earth perovskite catalyst.docx
- la1xsrxcofeo3稀土钙钛矿催化剂nsr性能研究-study on nsr performance of la 1 xsrxcofeo 3 rare earth perovskite catalyst.docx
- la1xsrxcoo3外延薄膜和fe3o4nio外延双层薄膜的各向异性磁输运性质-anisotropic magnetic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la 1 xsr xcoo 3 epitaxial films and fe 3 o 4 nio epitaxial bilayer films.docx
- la2o3sio2al2o3基熔渣中稀土相强制 析出及其酸溶特性的研究-study on the forced precipitation of rare earth phase in la 2o 3 sio 2 al 2 o 3 - based slag and its acid dissolution characteristics.docx
- la9.33si6o26陶瓷电解质的熔盐法制备及其导电性研究-preparation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la 9.33 si 6 o 26 ceramic electrolyte by molten salt method.docx
- la1.8ca0.2mg14ni3合金的氟处理表面改性及其与苯组成的浆液的加氢—脱氢反应分析-fluorine - treated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la 1.8 ca 0.2 mg 14 ni 3 alloy and analysis of its hydrogenation-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with benzene slurry.docx
- la0.6prsr0.4nio4δ基燃料电池复合阴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study of la 0.6 prs 0.4 nio 4 δ - based fuel cell composite cathode.docx
- la2ce1xzrx2o7陶瓷的制备及其热物理性能-preparation and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la 2c e1 xzr x2 o7 ceramics.docx
- la23ca13mno3铁氧体复合体系的研制-preparation of la 23c a13 mno 3 ferrite composite system.docx
- labelcast协议交换节点的研究与实现-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bel cast protocol switching node.docx
- ldpc码分析及译码器的fpga设计-fpga design of ldpc code analysis and decoder.docx
- ldpc码的构造与低错误平层译码算法分析-construction of ldpc codes and analysis of low error floor decoding algorithm.docx
- lc压控振荡器及其预分频器的分析与设计-analysis and design of lc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and its prescaler.docx
- ldpc码及其在压缩图像传输中应用的分析-analysis of ldpc cod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mpressed image transmission.docx
- ldpc码译码技术分析及fpga实现-analysis of ldpc code decoding technology and fpga implementation.docx
- ldpc码译码收敛速度分析-analysis of convergence rate of ldpc code decoding.docx
- ldpc码校验矩阵构造及其译码算法分析-construction of ldpc code check matrix and analysis of its decoding algorithm.docx
- ldpc码在dvbs2系统下的应用分析-application analysis of ldpc code in dvb s2 system.docx
- ldpc码在dmbth系统下的研究与实现-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ldpc code in dmb th system.docx
- ldpc码与迭代均衡分析与实现-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of ldpc codes and iterative equalization.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