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东山御乐轩“春祭”郎君仪式的文化变迁初探.docVIP

漳州东山御乐轩“春祭”郎君仪式的文化变迁初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漳州东山御乐轩“春祭”郎君仪式的文化变迁初探

漳州东山御乐轩“春祭”郎君仪式的文化变迁初探-音乐论文 漳州东山御乐轩“春祭”郎君仪式的文化变迁初探 [内 容 提 要]东山县铜陵镇铜兴村自古崇拜南音始祖-孟昶,每年通过特定的”郎君祭”仪式传承以郎君崇拜为核心的信仰文化体系。然而在全求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伴随着现代化的视听、传媒技术的涌入,使得”郎君祭”仪式发生了变化。本文拟从对南音社”御乐轩”郎君祭仪式”春祭”仪式过程进行描述,从而探讨当地郎君祭仪式的文化变迁问题。 [关键词]御乐轩/春祭/文化变迁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4)03-0097-3 一、御乐轩简介 东山县铜陵镇铜兴村,人口只有3000多人,却保存着南音、汉剧、四平锣鼓、芗剧、京剧、十音等古、近代曲艺种类,这在九州八闽,均属罕见。铜兴村原名铜山,古属漳浦县辖,南音源远流长,原有御乐堂、御乐轩、御乐居三个南音曲坊,现仅存“御乐居”和“御乐轩”。“御乐轩”建于乾隆年间,距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南音界唯一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曲坊。[2] 御乐轩在当地既是供群众朝拜的庙宇,又是研习南音的“曲馆”,其教学、唱奏、迎艺、踩街等活动,一直延续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这之前轩前大埕搭台唱“大曲”盛况时有出现。乐社已故知名先生有:陈尼姑、黄和尚、朱国、朱楚、朱建平、陈花螺、张卖、李贼、林友桐、陈麟等,现存老艺人仅有陈坤土(77岁)、朱德谦(70岁)。[3] 1991年,“御乐轩”在铜兴村村委会的支持下,由弦友张福禄、陈坤土、杨吉平等人带头复办,聘请厦门同安、原厦门南音协会常务理事、南音“一代宗师”长在我先生驻社教学,经过先生5年(1991-1995)的精心教授下,“御乐轩” 在国内外的南音比赛上屡屡获奖,在南音界享有盛誉。现乐社成员总共有12个人,其中六个人是乐社里的主要骨干,他们分别是:张福禄、杨吉平,杨舜敏、杨舜专、陈雪轩、林志勇,平均年龄只有37岁,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南音社团。 二、郎君祭春祭仪式 “郎君祭”和“祀先贤”是过去福建南音馆阁中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4] 郎君祭就是南音子弟为祭拜郎君爷——孟昶而举行的祭拜仪式,以郎君爷的寿辰和忌日(农历二月十二和八月十二)进行春祭和秋祭。每年的春秋祭,中外南音乐社都要进行“郎君祭”活动,对这位音乐祖师爷进行顶礼膜拜。 1.春祭仪式的过程 时间:2011年3月16号 地点:御乐居、御乐轩 2011年3月16号(农历二月十二) 早上六点,群众就来摆“老爷桌”祭拜“老爷生”,每桌“老爷桌”由十人或十二人组成,由老爷抽签谁“做东”,据说谁当“头家”,谁今年就会好运,粮食就会丰收。老爷桌的祭品很丰盛,贡品有俗称的“菜桌”(又称12碗,六种水果和六种饼干、糖果组成的)、面粉做成的小寿桃和一对大寿桃,十二碗红圆(象征红红火火)、五味(鱿鱼干、鲜鱼、猪肉、鸡、肉管)、酒、金箔纸等。“老爷桌”不只对贡品很有讲究,对贡品摆放的位置和顺序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贡品在祭桌上摆放的位置图如下: 祭品摆置的方位很有讲究,据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因为“老爷”是皇帝,所以要有特殊的排场来祭拜他。丰盛的贡品是为了显示出“老爷”的特殊身份,这种排场只有皇帝才可以享用的,有别于其他地方神的祭拜。贡品越往右边的地位越高,严格地恪守着本地自古以来流传着的“右尊左卑”“以右为大”的传统。 整个祭拜过程很隆重,与闽南地区的大多数祭拜活动不一样。开始祭拜的时候要放鞭炮,接着村里的四平锣鼓队开奏,群众就在锣鼓声中进行上香、叩首、进酒,三献酒后,“头家”便要在放大寿桃的大盘子里抽出一张红纸条,(每张红纸条上写着“老爷桌”其他的成员的名字),在老爷像前摔“信杯”,以选出明年新的“头家”。“信杯”是人与神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媒介”,是由竹子做成的,形状为半月形,每块都有一个正面和一个反面 ,正面是一个平面,反面是呈半月形的。如果“信杯”摔下后,一个是正面,一个是反面,那么就表示已经得到“老爷”的允许,被选中的这个人明年就当“头家”,“老爷桌”上的所有贡品就由这家人筹备。盘子里的这对大寿桃便被拿到这个人家里,当做信物,通知对方明年“做东”。仪式结束后,民众就烧金箔纸,放鞭炮,四平锣鼓再次奏乐,欢送祭拜完的民众,接下去就轮到下一桌“老爷桌”准备祭拜。每一桌“老爷桌”祭拜的整个过程需要一柱香的时间,大概四十分钟。今年“春祭”御乐居“老爷桌”共有8桌,群众祭拜时间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顶间御乐轩整个上午也是锣鼓宣扬,热闹非凡,周边的民众也在摆“老爷桌”祭拜,这天共有5桌“老爷桌”祭拜,从早上八点多持续到中午12点。 晚上六点半,群众在御乐轩、御乐居放电影,既是给老爷“祝寿”,也是“还愿”。一个晚上放两部电影,通常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