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火与相火关系辨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阴火与相火关系辨析

阴火与相火关系辨析   摘要 阴火与相火之论由来已久,但两者之概念与内含一直不是十分明了,历代论述与争论也不少。作者在认真研读《脾胃论》的基础上,参合《内经》中的有关论述,参考朱丹溪、张景岳、赵养葵等人之论,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对阴火与相火之说做出了自己的分析与见解。主要从“水中之火,乃人生立命之根”,“离位妄行,乃损伤元气之本”,“雷非伏、龙非蛰,其源于水涸水寒”,“脾胃虚、阴火冲,乃属水寒所致”,“肾火离位之治疗,壮水、益火、升提为要”等5个方面加以辨析。   关键词 阴火 相火 脾胃论 学术发掘      东垣著《脾胃论》一书,首先推出“阴火”一词,并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为元气之贼”的观点。在治疗上制定“甘温除热”、“升阳”与“泻火”之法,首创“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等临床上用之有效的方剂,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然而在病机的阐述上尚欠清晰,特别对“阴火”的概念阐述不够明确,以致后世有“虚火”、“实火”、“浮火”之争。我们对《脾胃论》进行了研究,并参考丹溪、景岳、养葵等各家之说,对此加以分析,以求正于同道。      1 水中之火,乃人生立命之根      以“阴火”名者,自东垣始。以后丹溪、景岳、养葵等皆指“阴火”即“相火”也。相火为水中之火,肾中阴阳犹如水火,内寄于肾,故谓肾为“水火之宅”,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维持人体生命上的动态平衡。相火者,守位禀命,代君行令,动而可见。君以名,相以位,君相协调,阴阳平衡,水火有序,则机体生机勃勃。《内经》云“少火生气”,所谓“少火”者,乃少阴之火也。东垣《脾胃论》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旨在培补后天元气之本。顾元气为生身之精气,而实祖于胃。故胃气有谷气、营气、卫气、宗气、阳气之别名,其实皆元气之异称,而此气即《内经》“少火生气”之气也。“少火生气”即为真阳生气,乃人生生命之根。此火寄于肝肾,为水中之火,名曰相火。相火者,因君火不主令(行),而代君以行,故曰“相火以位”。元气在两肾命门之中,随三焦相火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蒸糟粕而化精微,是元气即相火之所化(《质疑录》)。相火者生气者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相火实为生身立命之本。      2 离位妄行,乃损伤元气之本      相火乃水中之火,水静火动,静而不止,动而不妄,则天能生物,人能有生。天之火虽出于木,而皆本乎地。故雷非伏,龙非蛰。海非附于地,则龙雷不能鸣,不能飞,不能波也。鸣也,飞也,波也,动而为火者也,此皆谓之相火。周子曰:即发知矣,五性感物而万事出,有知之后,五者之性为万物所感,不能不动。谓之动者,即《内经》五火也。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煽,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格致余论》)。在天则烧?房屋,或击碎木石,其势不可当(《医贯》)。在人则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亡,其性暴悍酷烈,有甚于君火,故曰相火元气之贼(《格致余论》)。此火一起,或贼元气,或熬真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枯竭,诸恙丛生,宁日无望矣,故曰元气之贼。      3 雷非伏、龙非蛰,其源于水涸水寒      相火为龙雷之火,寄于肝肾两部,肝肾者皆阴而下者也。肝肾阴精充盈,则雷伏龙潜于其中,自无相火上僭之患。阳主动,阴主静,人的生命活动常处于阳动状态中,精血阴气最易耗伤,人不能避世而无物欲,物欲所感,则心为之动,心动则相火也动,心动精自走,相火翕疾而起。此阴不涵阳,水涸而致龙雷飞腾者也。这也就是丹溪相火论的主要思想。   龙雷之火,缘何五六月而频发,九十月而归藏?盖冬时阳气在水之下,龙雷就其火而居于下。夏至一阴生,夏至之后,阴气在下,龙雷不能安其身而直出于上。此阳不护阴,水寒而逼使龙雷上越者也。于人体其理一也,肾为水火之脏,肾间阴寒太甚,则相火不得潜藏,必离位而上越矣。这就是赵献可《相火龙雷论》之宗旨也。   综上所述,相火上乘之因有水涸水寒两途也。      4 脾胃虚、阴火冲,乃属水寒所致      《脾胃论》云:“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脾病则下流乘肾(《脾胃盛衰论》),“脾胃不和,谷气下流,收藏令行,故其人夭”(《脾胃虚实传变论》)。综观整部《脾胃论》,“脾胃气虚,阴火上乘”之说比比皆是,确为全书的主要立论之一。脾胃气虚,何以“阴火”上乘?东垣云“脾为死阴”,不独主春夏秋冬四时的节气,然而不拘四时,凡有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的人,都会因脾胃不足而损伤脾胃阳气。阳气不足,阴寒独盛。至阴之气,下流于肾。肾属少阴水脏,两阴相搏,阴气重迭,龙雷不能蛰伏,逼而上僭发为阴火也。故脾胃气虚,谷气下流所引发之阴火,实属水寒所致也。      5 肾火离位之治疗,壮水益火升提为要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