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几种途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几种途径

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几种途径    内容摘要: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一定要重视课本、夯实基础,巧抓“标识”、帮助解题,通过对比阅读来开阔眼界,通过归纳总结来提升能力。    关键词:重视课本 对比阅读 归纳总结    近几年来,广东高考对诗词鉴赏这一考点的考查,无论是分值上、题量上,还是考点上,各方面都保持了试题的稳定性,试题虽然稳定,但考生对这一道题却往往是望而生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根据考点,只要掌握一定的训练方法,熟悉一定的答题步骤,训练方法行之有效,是一定能把诗词鉴赏这座堡垒攻克下来的。    一.重视课本,夯实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是最好的例子。也就是说只要把课本中出现过的诗词读通读懂读透,融会贯通,就能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课外的诗词鉴赏练习题,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当今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学生总是觉得语文课上和不上是一样的,即使自己请假一段时间不来上课,也不见得自己的语文成绩变差了。晚修时间,只要是老师布置的其它作业也较多,这时候的语文作业绝对是被“遗忘的角落”,教师追问缺交作业的原因,部分学生还会振振有词地说:语文作业做和不做是一样的,老师你急什么呢?甚或还会有部分学生言之凿凿地说:现在的语文高考,又不考课本里出现过的内容,一个星期上六节语文课,真是太浪费时间了,何必呢?学生对语文课的轻视,对语文课上课功用的否定,真是令人痛彻心扉。追究原因是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语文课对提高他们语文素养所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节语文课其实是对每一个高考考点的分解学习,每一次作业其实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阶段,没有这一步一步的打基础阶段,没有这一点一滴的能量储备,羽翼未丰,学生在考试中是绝对是寸步维艰,还何来腾飞?    在2011-2012学年佛山市高一语文期末统考中,就考了徐俯的《春游湖》一诗,题中的第一小问要求在诗中把能体现“春”的“意象”找出来。试想学生如果在学习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时请假或上???时心不在焉,你知道“意象”这一诗词鉴赏中的专属名词吗?你能轻而易举地拿到这宝贵的2分吗?不,绝不可能。在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中,《毛泽东词两首》、《死水》、《再别康桥》等诗词中均涉及到“意象”这一专属名词,所谓“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或文化内涵;“象”“象”,就是物象、形象。对于这种积淀着深厚文化内涵或作家个人感情的物象我们称之为“意象”。    二.巧抓“标识”,豁然开朗。    俗话说得好:一叶落知天下秋。诗歌鉴赏也正是如此。在鉴赏诗歌时,只要善于查找“标识”――诗歌中明写或暗藏的反映诗意或表达主旨的“蛛丝马迹”,必能使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歌中常见的“标识”常常隐藏在诗题、注释、背景、意象、语言、题材、细节等上,通过对这些“标识”的解读,往往可以由表及里,帮助我们读懂诗歌。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诗题明确交待了时间、事件,透过对诗题的了解可知诗歌是写在秋天的―个傍晚,诗人在山中隐居之时的所见所感;也可通过对诗中所选“意象”――明月、苍松、清泉、岩石、翠竹、青莲等的把握,理解作者是借对自然山水美的描绘来抒写自己人格的高洁;更可借助诗中的画龙点睛之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来体会诗人隐居山林闲怡自适的心境。学习刘禹锡的《石头城》,可通过注释和写作背景来了解到这是一首追怀古迹之作,目的是借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概,提醒当朝统治者要以之为鉴。欣赏李白的《蜀道难》,诗中语言雄奇奔放,诗人情感跌宕起伏,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极写蜀道之艰难,环境之险恶,极其完美地体现了李白飘逸豪放的诗风。    可见在阅读诗歌时若能慧眼识“标识”,理解诗歌时一定能令你拨开云雾见青天。如2011年高考课标卷考了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考生若能关注到诗题中的“秦国怀古”,或是关注到注释中对关键词“销魂”的解释,以及诗末的点睛之句“不堪回首思秦朝”,或是借助诗中所写“泾水、春草、古碑、残阳”等凄凉败落的景物来帮助自己理解诗歌,即可知道这是一首怀古诗,主要是表达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又如2011年上海卷考了古诗十九首中的《明月何皎皎》,考生如果能关注到诗中“看月”、“失眠”、“揽衣”、“徘徊”等一连串对游子的细节描写,再联系全诗的关键语“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即可知诗歌是表现游子离愁的,诗中刻画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学生只要理解了诗意,答起题来就易如反掌了。    三.对比阅读,眼界大开。    俗话说得好: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在讲授时有意识地把同一作家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或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等相近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