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四川省会书院改制前后两难及其变通(1896―1911)
清末四川省会书院改制前后两难及其变通(1896―1911)
书院是唐宋以来中国传统学术的中心,正如胡适所言:“一千年以来,书院实在占教育上一个重要位置,国内的最高学府和思想的渊源,惟书院是赖。盖书院为我国古时最高的教育机关”[1]。但是,作为“一千年以来学术之重心”的书院,最终却未能经受住“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考验,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突然改制为新式学堂,变化之仓促,决策之果断,历来备受争议,其中的得失利弊,也是众说纷纭。如胡适、钱穆、杨家骆、周书?、但焘等,都视书院改制为仓促鲁莽之举。但极少有人重新回到当时的历史语境,对历史寄予更多“了解之同情”。尤其是那种“全国一盘棋”的宏大叙事,忽略了各地情况的复杂性、差异性。其实,书院的废存问题与当时种种矛盾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仅以僻处西南一隅的四川为例,其省会书院的改制过程就充满矛盾、分歧和反复,延续十余年,涉及地域文化、学术流派、社会心理、政治方略等诸多问题,不可简单以“仓促”、“鲁莽”、“武断”概括之。
一、降与升:错位的整顿和改造
起初,四川只有一座省会书院――锦江书院,由四川按察史刘德芳创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省会书院本是一省精英荟萃之地,但锦江书院的学术与清代学术主流存在较大差距,也没有产生过一个状元。
四川省会书院的转机发生在同治十三年(1874),兴文在籍侍郎薛焕偕通省荐绅先生十五人,投牒于总督吴棠、学政张之洞,请建尊经书院,以通经学古课蜀士。尊经书院以“文翁兴学”为号召,办学特色和学术倾向以经史辞章为旨趣,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知名人物,从真正意义上改变了四川省文教长期落后的状况。后来居上的尊经书院的成就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例如,但焘说:“清季书院为时著称者,如四川之尊经人才辈出,为时效用者众矣”[2];蔡元培也说:“最著名的,如四川的尊经那时候所印行的课艺,也间有不朽的作品,收入现代杂志而无愧色的”[3]。
光绪二十年(1894)十一月,四川省的办学成绩获得了朝廷的肯定,光绪御赐尊经书院匾额曰“风同齐鲁”,御赐锦江书院的匾额则是“大雅修明”。至此,四川获得朝廷承认的省会书院增加为两座。而此时距离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廷着手整顿、改造全国各省书院,还剩不到两年的时间。
短短两年间,一所成绩斐然、声名鹊起的省会书院,何以就变成了被整顿和改造的对象?一般认为,甲午战争的惨败是导致光绪二十二年(1896)全国改造书院的直接原因。班书阁说:“清自光绪甲午之役,受侮东邻,士大夫撄心发愤,以求自强之道,病词章帖括之不足恃,因之各省书院,争以科学课生徒”[4]。此时,各地主张变通章程、整顿书院的奏议甚嚣尘上。
当时四川面临的现实是,一边是朝廷锐意改革书院课程,一边是本省会书院渐入佳境。最后,这一僵局以江苏宝应刘岳云取代兼任尊经、锦江两座省会书院山长的四川邛州人伍肇龄而告终。刘岳云与刘宝楠次子刘恭冕为族兄弟。刘氏是扬州学派的经学世家,刘岳云承家学累世之传,又受业成孺之门,为高足弟子。掌教尊经书院九年之久的伍肇龄因不通时务经济,不晓天算格致,已不符合书院改革的要求,而刘岳云“通《周礼》,精算术”[5](P354),符合朝廷对书院兼课中西的新要求;而且他曾被聘授国子诸生数学,极有可能是入川贯彻朝廷整顿书院的旨意,弹压川内的抵触情绪。
刘岳云按照朝廷的旨意整顿尊经书院,体现在其编选的《尊经书院课艺三集》中。第五卷的算学课艺共十三道算学题,其中刘氏本人的程作就有三道。严格来讲,刘岳云教授的算学并非西学,三道程作分别出自三国刘徽《海岛算经》、元李冶《测圆海镜》和《九章算术》。这些算学题目与当时清廷“西学中源”的教育方针保持高度一致①。
然而,颇具戏剧性的是,正当旧式的书院体制备受抨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之际,川省的书院教育再次逆势上扬,光绪二十一年(1895),曾先后在锦江、尊经书院肄业的资州人骆成骧中了乙未科状元,成为清代268年中,四川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状元。骆成骧夺魁使蜀士声威大振,蜀中到处传言“光绪乙未年,势不比从前”[6],蜀士再也不愿意将尊经书院的掌教大权拱手让给外省人。因而刘岳云被蜀地学人讥为“学非甚博”[5](P354),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以争礼数不合去”[5](P354)。
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廷在甲午战败后对全国书院的整顿改造,是后来戊戌书院改制和1901年改书院为学堂的前奏。对于四川的省会书院来说,这次书院整顿的吊诡之处在于,清前期四川省会书院长期低迷,未见朝廷有任何实质的改革;清末四川书院全面复兴,正值鼎盛之际,却必须面对整顿和改造的厄运。
二、旧与新:复古与维新的悖论
刘岳云辞任后,省会书院的掌教大权再次回到川人自己手中,尊经山长一职由回川办理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