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归有光散文与朱自清散文内在联系
谈归有光散文与朱自清散文内在联系
摘要:归有光的散文和朱自清的散文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主要从两位散文大师的代表作《项脊轩志》和《背影》入手,意在理清这些相似点及其内在的联系。
关键词:归有光朱自清《项脊轩志》《背影》
归氏散文历来被视作明代散文流派之一唐宋派的代表,甚至代表了明代散文的最高成就,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项脊轩志》。钱基博称归氏是明代最杰出的散文家,所作有《史记》风神,开辟唐宋未有之境,《先妣事略》、《项脊轩志》诸文“悼亡念存,极挚之情,而写以极淡之笔,睹物怀人,此意境人人所有,此笔妙人人所无”。他用极淡之笔写出极挚之情的散文,这在中国文学史里面几乎屈指可数。古有归有光,现代就要数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朱自清。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最为光辉绚丽的篇章,应属他的抒情小品,提起《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给亡妇》等,人们会立刻联想到作者浸入其中的思想感情,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是用真情实感谱写的至美之音,其特点是:情真意切,出自肺腑;委婉细腻,微微沁出;浓淡相宜,浓而不烈,清而不淡。这种抒情风格的形成,与朱自清对古代散文抒情传统的继承是分不开的。从《孟子》、《庄子》到《史记》、唐宋八大家,许多传之后世的篇章无不跳动着作者真挚热烈的感情,尤其是提倡“独抒性灵”的晚明小品文,更是不乏真情率性之作,朱自清的抒情名篇无论是在题材上,还是在具体的抒情方法、风格上都可以析见古代散文的影子,以下就明代唐宋派代表人物归有光的散文与朱自清的散文作一粗略比较,以寻求两者之间内在的联系。
从题材上看,两者是异曲同工。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古文家,他追求文章的平易浅近,尤其是他的一些杂记文,善于用疏淡的笔墨,记述一些家人、朋友间的生活琐事,如话家常,情趣盎然,亲切感人并具有浓烈的抒情味。《项脊轩志》是这类杂记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它历叙项脊轩的环境及其前后的变化。“项脊轩”是作者青少年???代读书的书斋,很小、很普通,作者却对这间小屋一往情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记述它的原因就是这间小屋牵系着作者的祖母、母亲、亡妻等亲人,是作者时时追怀、不能忘却的。小小的项脊轩是作者家庭变异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哀。朱自清的《背影》、《给亡妇》描写的其实也都是些家庭琐事。《背影》的情节其实很简单,就是父亲送儿子读书这一场面,但动人之处就在于这里面饱含着力透纸背的父爱。《给亡妇》能让读者泪如雨下的奥秘也就在于作者笔下的和妻子在世时的一幕幕平凡的生活场景。归有光和朱自清笔下的题材都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琐事,但他们都做到了质朴中见真情。笔者认为如果要究其原因的话,不外乎两点。
首先,为什么归有光和朱自清笔下的题材都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琐事呢?其实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归有光和朱自清生活境遇的相似。归有光一生在政治上很不得意,屡试不中,六十岁才中进士。而他的家道,也是一片衰败气象。在《家谱记》中就有这样的陈述:“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未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作戾者,往往杂出于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仪者。……冥冥汶汶,将入于禽兽之归。”这样的家世,也使作者深感悲哀。在《背影》中,“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归有光和朱自清同样都面对着家道中落,日常家庭琐事是他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再加上两人青年时丧妻,饱含真情的日常生活片断更易浮现眼前。
其次,再来看归有光和朱自清为什么同样都能做到于质朴中见真情。稍作比较,两者散文的抒情方法、风格的相似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是归文的一大特色。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环境固然清幽、静谧,充满诗意,然而作者更为怀念的是自己的亲人。作者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笔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生活片段,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
如写母亲听到大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在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中,生动地描写出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悲戚的感情自然生发出来。林纾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古文辞类纂选本〈项脊轩志〉评语》)这个评价是很恰当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