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词鉴赏中对比教学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诗词鉴赏中对比教学法

谈诗词鉴赏中对比教学法   【摘 要】对比,是将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对比手法,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   【关键词】诗词鉴赏;对比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A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08-01       对比,是将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对比手法,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例如,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全诗运用对比:“一粒粟”与“万颗子”,“无闲田”与“犹饿死”。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第一联,句内各自构成对比,第二联,上下句对比。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后两句两岸相对的青山和驶来的一片孤帆形成动静对比,一静一动,动静相间,相映成趣。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通过梦境,将现实的寂寞落魄与昔日的春风得意奢华形成强烈对比。又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一、同一作者的同一题材作品对比    苏轼:中秋题材。 西江月 (之一)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西江月》是他次年作于黄州的中秋词,充满了作者人生受挫后悲愤难抑和孤寂难耐之情???以及寻求理解的渴望之念,在牢骚和怨愤之中,还寄寓着对人生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    《水调歌头》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二、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比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作家,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作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通晓书画,尤以词创作闻名于世。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最突出的应属《永遇乐》(落日熔金)。    《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中多暇,记得偏重汪。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鬓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知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全诗通过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两个都城元宵节有关情景的描绘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故国亲人的怀念和凄凉悲愤的心情。这首词的意义,绝不局限于个体的哀乐,还折射出时代和民族的悲剧,她对人生不幸的咏唱也反映出民族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