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阅读(二轮通案)
二轮高效备考通案
文言文阅读
松滋一中 张传权
【考纲导读】
2011年《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本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即为《考试大纲》所规定的七个方面: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些虚词包括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些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五)筛选文中的信息;
(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命题趋势】
纵观2010年18套高考文言文题,发现考题呈下列趋势:一是选材多样化,除全国卷、重庆卷、辽宁卷、安徽卷、浙江卷、湖南卷、北京卷等选择的是史传文外,其余都选择了古代散文;二是试题形式多样化,除了所共有的文言实词辨析、信息筛选、综合分析和文言翻译题外,广东卷、山东卷、四川卷、江西卷、湖南卷、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上海卷还考查了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广东卷、重庆卷、湖南卷、北京卷、浙江卷考查了文言断句。
【复习重点】
对于文言实词,平时要结合教材认真积累,特别是要能够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注重迁移训练。对于18个文言虚词,要反复训练,掌握规律。信息筛选有分类和匹配两种题型,要分别训练。综合题是文言文阅读的难点,要注重解题技巧。文言翻译是主观题型,要熟悉评分标准,树立得分意识,加强踩点训练。要把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有关知识落实到译文之中,做到直译与意译结合,力争信达雅。
【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实词虚词辨析
第二课时:信息筛选
第三课时:综合分析
第四课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五课时:文言断句
第六课时:综合训练
第一课时 实词虚词辨析
【复习重点】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
3.偏义复词
4.词类活用
5.通假字
【典题导练一】
(2010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 弊
【宋】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卑鄙
B.场功甫毕 甫:刚刚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
D.籍之以为厢兵 籍:登记
【试题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A项,鄙,“浅陋”的意思,将其解释为“卑鄙”,是典型的以今义释古义。故答案为A项。“鄙”的本义是边远地区,如“蜀之鄙有二僧”(《为学》)中的“鄙”即用其本义,后来引申为“见识短浅”,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做这道题可以采取联想的方法,联系已经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以确定词义。还可由成语“惊魂甫定”的“甫”为“刚刚”推断B项正确,由“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的“籍”为“登记”推断D项亦正确。
【答案】A
参考译文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实行仁政的基础。古代治理国家的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