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农产品价格.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农产品价格 第一节 农产品价格的形成 第二节 农产品差价和比价 第三节 工农产品比价和剪刀差 第一节 农产品价格的形成 一、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基础 1、农产品的价值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它由三部分组成: (1)生产过程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C)、劳动报酬(V)、赢利(M) (2)农产品价值=C+V+M 2、在确定农产品价格时,应当以经营劣等地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 供过于求 二、农产品价格的形成过程 1、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性作用, P与Q同向变动) 2、商品价格 ①农产品自身的价格( P与Q反向变动) 特例:“吉芬商品”P↑Q↑和“炫耀性农产品”P↓Q↓ ②相关农产品的价格(替代品P与Q同向变动、互补品P与Q反向变动、独立产品P与Q不相干) 3、中间需求的变化(农产品加工业) 4、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5、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观念 6、消费者的文化习俗 7、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8、政府的消费政策 (二)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1、商品价格 ①农产品自身的价格(决定性因素) 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竞争性反向;连带性同向) ③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 (降低生产成本是增加农产品供给的重要措施之一) 2、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3、农产品生产者数量 4、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5、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囤积聚奇现象) 6、其他因素(如:税收和补贴政策) 供过于求 三、农产品价格的特征 1、农产品的价格变动大; 资源、要素的限制,影响了农产品供给量和稳定性,加剧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加之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价格与供给量的循环影响导致“猪循环”现象。 (1)蛛网理论的定义 蛛网理论是指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围绕均衡点呈蛛网状波动的理论。 它是在考虑时间因素与动态条件下,研究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供给、农产品需求的循环变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的理论。 a.收敛型蛛网 价格波动的类型——收敛型蛛网:|kD||kS| a.收敛型蛛网 EsEd (农产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蛛网的稳定条件)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小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陡峭,价格和产量以越来越小的幅度波动,直至达到均衡点时为止。在纯粹理论分析中,一旦农产品的供给达到了这个均衡点,这种均衡状态将会永恒维持下去。即使均衡状态由于某些意外的情况被破坏,只要假定条件不变,市场机制的自发力量也会促使非均衡状态趋近并回复到原有的均衡状态。 b.发散型蛛网 价格波动的类型---发散型蛛网:|kD||kS| b.发散型蛛网 EsEd (农产品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蛛网的不稳定条件)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平缓,当出现供过于求时,为使市场出清已有的供给量,要求价格按需求曲线下降,从而导致下一年的供给量减缩而出现供应短缺,供应短缺又导致该年成交价格上升,进一步导致下一年的供应量更大幅度地增加和该年价格更大幅度地下跌。因此,在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一旦出现失衡状态,竞争机制不仅不能使其恢复均衡,而且会使价格和产销量的变动在时间序列中呈发散型,越来越偏离均衡。 c.封闭型蛛网 价格波动的类型---封闭型蛛网: |kD|=|kS| 2、长期来看,农产品价格与工业品价格相比有上升倾向; 3、需求弹性小的农产品,供给量的增加将引起价格下跌,进而会降低农民收益。 弹性与价格策略 四、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 1、市场供求状况:供不应求时价格将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则下跌。 2、货币的价值:当货币流通量超过流通实际需要时,货币就会贬值,货币贬值将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3、农产品资本有机构成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成本的提高,使农产品价格上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产品价格下跌。 4、国家经济政策:干预农产品的价 OP0 ---- 均衡价格 OQ0---- 均衡数量 限价政策 第二节 农产品差价和比价 一、农产品差价种类 农产品差价是指同一种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地区、季节、质量和流通环节等的不同而形成的价格的差额。 1、地区差价:包括地区收购差价(农产品生产成本不同)和地区销售差价(流通费用不同)。 2、季节差价: (淡旺差价、节假差价、早晚差价晴雨差价), “果蔬季节差别大,旺贮淡销能发家” 3、质量差价:优质优价有利于刺激农民积极采用新技术,推广优良品种,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4、购销差价:由商业部门的合理费用、利润和税金组成。 5、批零差价:由零售商的合理费用、利润和税金所组成。 二、农产品比价及其变动规律 (一)概念:农产品比价: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市场各种不同类别农产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以农产品收购价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