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品原料学第二章第三四节豆薯类
第四节 薯类 第31页/共45页 1. 生产:全球产量2.6亿吨(1992),我国占20%(第一) 2. 消费、流通:我国:鲜食55%,加工7%,饲料14%,种薯24% 一、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茄科茄属,又名土豆、山药蛋、洋芋等。花期5-8月。原产南美洲,现广布于全世界温带地区。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是除谷物以外,人类主食的最重要粮食作物 第32页/共45页 3. 马铃薯性状 淀粉颗粒被厚细胞壁包裹 以细胞淀粉形式存在 第33页/共45页 4. 营养成分 碳水化合物:淀粉为主。维生素: Vc 、A 、 B 、 E 多酚氧化酶、酪氨酸酶易酶促褐变, 龙葵素(茄素):毒害 第34页/共45页 5. 贮藏管理 6. 加工利用: 鲜食 加工食品 制淀粉 第35页/共45页 二、甘薯 Ipomoea batatas 旋花科甘薯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番薯、红薯、地瓜、白薯等。茎匍匐,较粗壮。叶片宽卵形或心状卵形。花期9-10月。原产美洲中部,16世纪传入我国 全球产量1.37亿吨(1997),亚洲占总产91%, 我国产量第一 第36页/共45页 甘薯性状 第37页/共45页 营养成分 淀粉酶把部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增加甜味 第38页/共45页 天星南科魔芋属,又名花杆莲,块茎扁圆球形,黄红色,直径可达20厘米。原产菲律宾, 适于半干半湿气候环境。我国能食用的大约有13种, 四川、湖北等省多栽培,为重要的淀粉植物 三、魔芋 Amorphophallus konjac 第39页/共45页 块茎结构 第40页/共45页 营养成分与加工适性 粗蛋白5~10%,17种氨基酸 优质碳水化合物 淀粉(43%)、多糖(34.29%)、纤维素(4.34%) 葡萄糖甘露聚糖--细菌和病原体抑制、毒杀和忌避作用 矿物质:锌、锰、镁、铁、钙、钾含量高,铜、钴 魔芋精粉, 毒芹碱、氰甙 第41页/共45页 四、 木薯 五、凉薯 第42页/共45页 薯类作物营养特征 根茎类作物 碳水化合物(10-30%)以淀粉为主,低温贮藏转化性 蛋白(1.4-2.3%)、脂质(0.1-0.2%)含量少 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Vc 毒性物质去除 第43页/共45页 第44页/共45页 思考题 1、试述禾谷类、豆类、薯类作物营养特征的异同点. 2、大豆的籽粒结构与粮谷原料的籽粒结构有何不同? 3、大豆的抗营养因子有那些?各有何特点 4、如何理解甘薯、马铃薯和魔芋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特性 5、马铃薯、魔芋、木薯的毒害成分是什么?加工过程中 如何去处? 6、人们喜食甘薯的原因是什么? 第45页/共45页 (1)蛋白质:6-16%,小麦﹥10%,大米7%左右 氨基酸组成(赖氨酸为限制氨基酸) (2)脂肪:含量低,﹤4% (3)碳水化合物:75%,淀粉、糖类(葡萄糖、麦 芽糖)、纤维素、半纤维素、糊精等 (4)矿物质和维生素:P、K多,Ca、Fe少,VB丰富 禾谷类营养成分特征 第1页/共45页 禾谷类保藏与卫生 1、保藏条件:10-15℃,相对湿度:70-80% 2、卫生安全问题 (1)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止 (2)贮藏、流通中霉变、虫害和有害物质混入防止 第2页/共45页 思考题 1、试述稻谷籽粒特征 2、简述小麦面筋蛋白特点 3、各类小杂粮的营养特点是什么? 4、禾谷类作物营养成分特征是什么? 第3页/共45页 一、豆类生产 二、豆类性状与成分 三、消费与流通 四、保藏条件 五、主要品种(大豆、蚕豆) 第三节 豆类原料 第二章 粮油食品原料 第4页/共45页 一、豆类的生产 豆类:双子叶植物豆科,谷类、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蚕豆、豌豆、绿豆、小豆、 豇豆、普通菜豆、小 扁豆、饭豆等 脂质含量高(25-50%), 蛋白质(20-40%) 第5页/共45页 第6页/共45页 第7页/共45页 二、豆类性状与营养成分 1、性状:果实为荚果,种子成熟于荚皮中 种皮:表层角质层,含较多难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 种子 子叶:主要可食部分 外侧:表皮、薄膜组织 内部:蛋白质、脂肪 、淀粉颗粒 胚: 发芽部分 第8页/共45页 2、营养成分 1)蛋白质、脂肪:含量高,1倍至数倍于谷类 2)碳水化合物:大量淀粉细胞 3)维生素:VB含量多,不含VC(青豆,豆芽菜中含有VC ) 4)活性成分:皂角苷,卵磷脂丰富;黄酮,α–亚麻酸等 第9页/共45页 三、消费与流通 1、主食:米、面混用 2、副食:加工品, 如蔬菜、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