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课件绪论宣讲培训.ppt
1865年,英国外科医生J. Lister在巴斯德研究的启发下,创立了清毒外科,并于同年8月12日进行第一次试验(石炭酸消毒)成功。 同年,E. Abbe在德国蔡司工厂发明油浸物镜。 1884年,丹麦医生Christian Gram创立了革兰氏染色法,通过这一染色,可把几乎所有的细菌都分成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两大类,成为分类鉴定菌种的重要指标。 1888年,M. W. Beijerinck首次从豆科植物根瘤中分离出共生固氮的根瘤菌。 1898年,荷兰学者M. W. Beijerinck独立进行了烟草花叶病病原体的研究,首次提出其病原菌是一种“病毒”,从此,现代病毒学的历史开始了。 Erwin F. Smith也于该年证实了细菌可以引起植物病害。 “微生物猎人“时代 (三)发展期( 二十世纪初—生理生化)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剑桥大学的斯蒂芬森和夸斯特尔(J.H.Quastel)对细菌脱氢酶进行了研究(基础代谢 )。 Edward Buchner在 1897,发现酵母无细胞发酵现象。 1901年E.Wildiers发现酵母菌不能合成对其自身生长所需的全部成分,需要外界加入称为“Bios”的生长因子,同时还发现在麦芽中存在这种可透析的、耐热的“Bios”(即VB1复合物) 1904年A.Harden和W.J.Yong等又发现酵母菌榨取汁经透析后会失去发酵活性,从而证明了辅酶的存在。 在二十世纪初已经证明微生物的拮抗现象大量存在,1928年,英国微生物家A.Flemming 发现青霉素。 1944年,S.A.Waksman分离出第二种实用的抗生素――链霉素,而且链霉素的发现可以说是对青霉素的一种理想补充,因为青霉素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而链霉素则作用于革兰氏阴性的肠杆菌科细菌以及青霉素无效的分枝杆菌 随后在四十年代中期以后,从放线菌、细菌、和真菌中已先后记述了5,500种以上的抗生素,其中4,000多种为放线菌产生 ----酶猎人、抗生素猎人 20世纪50年代后,微生物自身的特点使其成为生物学 研究的“明星”,微生物学很快与生物学主流汇合,并被推到 了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生命科 学的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微生物学与生物学发展的主流汇合、交叉, 获得了全面、深入的发展 (五)成熟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分子生物学) 1953年,J.D.Watson和F.H.C.Crick提出了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这是二十世纪生物学领域中的一次最伟大的革命 Crick又在1958年提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1961年,亚考伯(F.Jacob)和芒诺德(J.Monod)在研究大肠杆菌乳糖代谢的调节机制时,提出了著名的“操纵子”学说,揭示了原核基因表达的开启和关闭是如何控制的 1955年,肯伯格(A.Kornberg)从 E.coli 中发现了DNA聚合酶,揭开了DNA复制的秘密; 1959年又有人发现RNA聚合酶 1995第一个独立生活的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全基团组序列 测定完成; 1996 第一个自养生活的古生菌基因组测定完成; 1997 第一个真核生物(啤酒酵母)基因组测序完成; 1983~1984 Mullis 等建立PCR技术; 中国农业微生物学的开创者,中国青霉素工业先驱—樊庆笙先生(1911-1998) 农业微生物 樊庆笙,陈华癸 ,张宪武 植病学 戴芳澜,俞大绂,朱凤美,邓叔群 兽医传染病 罗清生 医学 伍连德 林宗扬,汤飞凡 工业 魏喦寿 Jacob等通过研究大肠杆菌诱导酶的形成机制而提出操纵子学说, 阐明了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为分子生物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60年代Nirenberg等人通过研究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质合成体系及多聚尿苷酶,发现了苯丙氨酸的遗传密码,继而完成了全部密码的破译,为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开辟了新的途径。 “断裂基因”、 “跳跃基因”、“重叠基因”的发现, 以及基因结构的精细分析、基因组测序等。 1941年Beadle和Tatum用粗糙脉孢霉进行的突变实验 使基因和酶的关系得以阐明,并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四、微生物学在生物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微生物是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中的理想实验对象, 对微生物的研究促进许多重大生物学理论问题的突破 基因和酶关系的阐明及“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遗传的物质基础的阐明; 基因概念的发展; 遗传密码的破译;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 生物大分子合成的中心法则; DNA → RNA → 蛋白质 2.对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的贡献 细胞的人工培养; 突变体筛选; DNA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fagor发格CNC 8055_M_操作手册_1110.pdf
-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pptx VIP
- 以“学习圈”理论优化小学高段记叙文写作教学-来源:广西教育(义务教育)(第2021005期)-广西教育杂志社.pdf VIP
- TCPIA 0001-2017 地面光伏组件 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质量保证导则.docx VIP
- 2025年数字低空安全技术白皮书.docx VIP
- 隧道锚施工方案.docx VIP
- 变电站二次系统 第2部分:数据与模型.pdf VIP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pdf VIP
- 2023输变电工程消防验收标准.pdf
- CATIA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社)全套电子新版.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