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生理学课件植物生长物质2知识介绍.ppt
七、应用 ⑴ CTK能延长蔬菜的贮藏时间。 ⑵ CTK可防止果树生理落果。 ⑶ 组织培养。 六、信号转导途径 细胞分裂素受体1 CRE1 第四节 乙烯 一、乙烯的发现 1901年,俄国Neljubow报道,照明气中的乙烯引起黑暗中生长的豌豆幼苗产生“三重反应”。 1934年,英国Gane证明乙烯是植物的天然产物。 1965年,Burg提出,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 事实上,人类应用乙烯比发现乙烯要早得多,如在埃及很早就知道无花果在用镰刀割后2-3天迅速长大成熟,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用梨烘柿子。 近40年来, 人们已弄清了Eth的作用 在生化上弄清了eth合成的途径并克隆了相关基因 在分子生物学上弄清了乙烯信号的接受与反应途径 乙烯在生物工程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已应用于农业产品的催熟与保鲜中去。 二、分布和合成 1、分布: 分生组织、种子萌发、花刚凋谢、果实成熟时产生乙烯最多。但含量甚微,一般不超过0.1ppm。 2、合成:甲硫氨酸是其前身 甲硫氨酸 S-腺苷甲硫氨酸 (SAM) ACC合酶 1-氨基环丙烷-1-羧酸 (ACC) N-丙二酰 ACC(MACC) 图8-21 乙烯合成及调解 ACC氧化酶 乙烯 乙烯合成的酶调节 ⑴ ACC合酶 (关键酶) 影响活性的因素: ①生育期(种子萌发,果实成熟,器官衰老时ACC合酶活性加强) ②环境(伤害,干旱,水涝,寒害,毒物,病虫害活化ACC合酶) ③激素(生长素诱导乙烯生成,乙烯自我催化和自我抑制) 呼吸跃变型果实: 自我催化 非呼吸跃变型果实:自我抑制 补充:呼吸骤变:当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先下降,然后突然增高,最后又下降,此时果实进入完全成熟,这个呼吸高峰,称为呼吸骤变。 呼吸骤变型果实:苹果、梨、香蕉、桃等 非骤变型果实:橙、葡萄、草莓、菠萝等 发生呼吸骤变的原因:果实中产生乙烯,可增加果皮细胞透性,加强内部氧化过程,促进果实的呼吸作用,加速果实成熟。 ⑵ ACC氧化酶(乙烯形成酶) 此酶的活性依赖于膜的完整性。 ⑶ ACC丙二酰基转移酶 对乙烯生成起重要调节作用 3.乙烯的代谢 乙烯在植物体内形成以后也会转变为二氧化碳和乙烯氧化物等气体代谢物,也会形成可溶性代谢物,如乙烯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和乙烯葡萄糖结合体等。 乙烯代谢的功能是除去乙烯或使乙烯钝化,使乙烯水平达到适合植物生长发育需要。 4.乙烯作用的抑制 银离子抑制乙烯作用,其原因可能是银离子取代金属蛋白质中的金属,而使金属蛋白质无法与乙烯结合。 EDTA是一种与金属结合的螫合物,所以Fe-EDTA也抑制乙烯的作用; 二氧化碳也抑制乙烯的作用,因为二氧化碳与乙烯竞争一个作用部位。 三、生理作用和作用机理 1、生理作用 (1)促进细胞扩大 三重反应:矮化,加粗,偏上生长 (2)促进果实成熟 香蕉成熟期间Ethylene含量的变化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3.促进器官的脱落与衰老 Control Eth (from apple) 乙烯促进叶柄离层纤维素酶、果胶酶活性的升高。使离层区细胞壁分离,促进脱落; 乙烯能增强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核酸酶等的活性,促进衰老。 (4)促进次生物质排出(橡胶、漆树) (5)促进菠萝开花 (6)解除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7)抑制生长素转运,抑制茎和根的伸长生长。 五、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及其应用 ?-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等,由于原料丰富,生产过程简单,可以大量制造,不易受IAA 氧化酶破坏,效果稳定,得到广泛应用。 应用: ① 促使插枝生根。 ② 防止器官脱落。 ③ 促进结实(无籽果实)。 ④ 促进菠萝开花(全年供应) 第二节 赤霉素类 一、赤霉素(Gibberellin)的发现和结构 1、黑泽英一(1926):水稻恶苗病 2、薮田贞次郎(1938):赤霉菌、赤霉素 (GA) 3、结构(1959): 赤霉素是一种双萜,由4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其基本结构是赤霉素烷,有4个环。在赤霉素烷上,由于双键 、羟基数目和位置的不同,形成了各种赤霉素。根据赤霉素分子中碳原子总数的不同,可分为C19和C20两类赤霉素。各类赤酶素都含有羧基,所以赤霉素呈酸性。 ①自由赤霉素:不以键的形式与其他物质结合, 易被有机溶剂提取出来。有生理活性。 ②结合赤霉素:和其他物质结合,要通过酸水解或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