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篇 章 传说时期氏族社会的经济生活 中国财税史.ppt
* 第一章 传说时期氏族社会的经济生活 第一节 氏族社会末期的经济生活 第二节 氏族社会末期的经济分配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考古发掘、典籍记述和前人研究成果,了解财政的起源由来,中国财政史有一个总括认识,明确财政史的一些基本范畴。 第一节 氏族社会末期的经济生活 一、农业的选择 二、原始农业遗存 一、农业的选择 中国的农业,大约是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出现的。古人之所以选择农业,既有其自然环境,也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 农业不仅改变了人类生活,而且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原始农业遗存 我国氏族社会的农业遗存,主要表现在粮食和农具两个方面,而各地的农业遗存,因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又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1.粮食。相传舜命弃为后稷,播时百谷。所以后世把谷物发祥地定在陕西。在黄河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甘肃、青海以及东北辽宁等省的文化遗址中,多次发现了粟。在南方,长江流域分布有野生稻,是水稻的主要发源地。 2.农具。中国古农具的出土比较多,但大多为木石农具。只是有选用材料的不同和制作精粗的不同。 我国古代农业遗存的出土,说明一万余年以来,农业和农业生产逐渐成了氏族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的衣食之源。也是氏族公共事务活动的物质之源。 二、私有制和权力集团的形成 由于耜耕农业的发展,生产力迅速提高,一个人所生产的产品除维持自己基本生活需要之外,还能提供一些剩余产品,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劳动产品私人占有奠定了物质前提。而最初的个人财产仅是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个人的装饰品。更主要的是个体生产、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催化了私有制的形成过程。 由于剩余产品的产生和财产的私人占有,导致氏族内部和氏族之间为掠夺财产而战争(械斗)。在掠夺或反掠夺战争中,加强了各军事首领的权力。一个强有力的统治集团正在形成。 三、国家和财政萌芽 史称“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据文献记载,在舜、禹的统治时期,为保证公共职务的实现,要求臣服部落和被保护的小部落贡献财物;另一方面,也考察其是否真心臣服;同时,要求本部落居民贡纳土地出产物。关于部落成员的交纳,史传在禹平治洪水之后,于是,禹“定九州,量远近,制五服,任土作贡,分田定赋,什一而税”。以土地出产向部落酋长(舜、禹)进行定量贡纳,开创了后世土地税的先河。 早期的财政支出,主要有四项: (一)军事耗费 史称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一些部落国家相互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无力控制。黄帝之后,自颛顼、帝喾至尧、舜、禹之世,与炎帝支系因争帝位而进行过长期的、有时十分激烈的战争。但从“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的情况看,此时的战争,规模不会很大,持续时间也不会很长。 (二)官员俸禄 按《史记》记载,黄帝时有诸侯、左右大监,风后、力牧、常先、大鸿诸官;尧时“信饬百姓,众功皆兴”;舜有十二牧,四岳等22人。这些人,可能是长期脱离生产的专职人员,“三考黜陟”,要定期接受考察,应在公共积累中给予适当补偿。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