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篇 章 生物群落的动态 《生态学》课件.ppt
第七章; ; 第一节 群落变化类型 ;持续时间
; 第二节 群落演替类型;8; 次 生 演 替;10;三、按基质的性质划分;四、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划分; 2.外因性演替
这种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气候发生演替(由气候的变动所致)、地貌发生演替(由地貌变化所引起)、土壤发生演替(起因于土壤的演变)、火成演替(由火的发生作为先导原因)和人为发生演替(由人类的生产及其他活动所导致)。
;五、按群落代谢特征划分; 图 7-1 群落按代谢特征分类(Odum, 1971); 第三节 演替顶极学说;一、单元顶极论 ; 2. 偏途顶极(disturbance climax
或disclimax)
也称为分顶极或干扰顶极。是由一种强烈而频繁的干扰因素所引起的相对稳定的群落。如在美国东部的气候顶极是夏绿阔叶林,但因常受火烧而长期保留在松林阶段。再如内蒙古高原的典型草原,由于过牧的结果,使其长期停留在冷蒿阶段。
; 3. 前顶极(preclimax)
也称先顶极。在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比较适宜而产生的较优越气候区的顶极。如草原气候区域内,在较湿润的地方,出现森林群落就是一个前顶极。
4. 超顶极(postclimax)
也称后顶极。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如草原区内出现的荒漠植被片段。
;二、多元顶极论 ; 一般在地带性生境上是气候顶极,在别的生境上可能是其他类型的顶极。这样一来,一个植物群落只要在某一种或几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都可认为是顶极群落,它和环境之间达到了较好的协调。
;三、顶极—格局假说 ;第四节 群落演替与功能过程; 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结构的变化,其功能也随之变化,近代的群落演替研究逐渐摆脱了推论与假设,而是通过实验以阐明演替过程中群落功能的变化。现以Bormann和Likens(1981)在美国Hubbard Brook对北方阔叶林所做的定位观测与实验来说明这一问题。他们的研究从森林皆伐后的采伐迹地开始,一直追踪到接近顶极的成熟群落。根据观测数据,首先建立了一个生物量积累模型(图7-2)。 ; 图 7-2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积累模型;一、去除植被的影响 ;图 7-3 森林皆伐后每年夏季水文状况的变化(1965.11.12伐林并保持裸地)
(Bormann,1981)
图例:●———● 有林区; ▲———▲ 伐林区; 去除植被后,径流中几乎所有离子浓度均明显高出林地(图7-4),毁林后3年期间溶解物净损失总量达有林地的8倍,其中氮损失增加160倍,可见植被去除后,大量营养物质随径流而排出系统之外。养分损失在伐林后第2年达到高峰,第3年有所下降,这是由于第3年开始易于分解的物质的量限制了养分的输出。; 图 7- 4
林间溪水溶解离子浓度
●———● 有林区
▲——▲ 伐林区;3. 土壤可侵蚀性增加 ;二、植被的恢复过程 ; 图 7-5 不同耐阴性树种的发展趋势; 恢复前;露天煤矿的植被恢复;三、生物调节的恢复 ; 但NPP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14年生的Prunus 林地上NPP达1 076 g/(m2?a),而
40~45年生的Acer、Fagus林地上NPP为
957 g/(m2?a),说明NPP在更新期达最高值。随着植被的恢复,地表径流量明显减少,溶解物质的浓度及其丢失量也明显减少(图7-6)。
生物量积累速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一般而言,在生态系统积累期有稳定的生物量积累趋势(图7-7)。
; 图 7-6
径流中溶解物质与微粒
的输出 (Ikeus, 1978)
○—○ 皆伐区,
●—●对照区; 图 7-7 假定的生物量积累趋势
A.稳定的理想条件下生物量积累趋势 B.不利因素影响下生物量积累趋势
a. 好年头; b.旱年; c. 低温年; d. 虫害发年;四、群落的发展与稳态 ; 图 7-8
去除植被后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