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列强武装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pptVIP

专题二:列强武装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二:列强武装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命题趋向】 这部分从高考命题的角度来看,高考对于本部分的测试涉及面并不是太多。本专题在复习中主要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侧重再现1840年至1945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的基本史实,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和1931~1945年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同影响等,要在深化知识、理解教材和构建知识体系上深下功夫。 二是注意从区域史的角度来反思相关问题,尤其是列强重点侵略的山东、东北、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演变,突出列强侵华与中国近代化的辩证关系。 一、列强侵华—中国社会危机逐步加深 1、鸦片战争 二、中国人民抗争 1、禁烟运动 ⑴ 原因:英国走私鸦片,导致清政府白银大量外流,国民素质下降 ⑵ 概况:林则徐 虎门销烟 1839 - 6 ⑶ 结果 2、两次鸦片战争 3、甲午中日战争:丁汝昌、邓世昌、刘永福 * * 专题二: 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框架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背景 国内: 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衰落 国外: 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加紧对外侵略 导火线: 虎门销烟 1839、6 (政、经、文、科) 经过 1840、6~1842、8 结果 清败,与英订《南京条约》《虎门条约》;美《望厦条约》;法《黄埔条约》 影响 社会性质 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半殖半封) (阶级→外资与民族,封义与人大) (反侵反封) (旧民主主义革命) 一、列强侵华—中国社会危机逐步加深 2、第二次鸦片战争 背景 国际: 国内: 直接: 资本主义列强要求扩大海外市场,企图“修约”扩大侵华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根因) 清朝正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清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心怀疑惧,拒绝修约 经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856~1858) (1858~1860) 《天津条约》 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 (半殖半封程度进一步加深) 一、列强侵华—中国社会危机逐步加深 2、第二次鸦片战争 (半殖半封程度进一步加深) 背景 经过 结果:战败 1858 《天津条约》 1860 《北京条约》 俄国侵占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影响:半殖半封程度加深 一、列强侵华—中国社会危机逐步加深 3、中日甲午战争 (半殖半封程度大大加深) 根本原因: 日本对外扩张政策 (以侵华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借口: 1894 朝鲜东学党起义 (改革朝鲜案) 经过: 1894~1895 (丰岛海战、黄海决战) 影响: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极其严重,中国救亡图存运动展开 一、列强侵华—中国社会危机逐步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 (半殖半封地位完全确立) 背景 帝国主义方面 清政府方面 义和团运动 (原因、口号) 借口: 救助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 经过: 1900、6~1901、9 西摩尔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义和团 影响: (赔款、划使馆界、拆炮台、禁止反帝、设外务部) 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半封境地 一、列强侵华—中国社会危机逐步加深 5、日本侵华战争 背景 日本 传统的对外政策及其实施 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专政建立 中国: 国共十年对峙 国际: 绥靖之风 (1937~1945) 爆发: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 罪行: 南京大屠杀(37.12)、731部队等 政策: 以华治华、三光政策、以战养战、“适地适产主义” 结果: 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决心 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二、中国人民抗争 4、义和团运动 背景 根因:民族危机加深 主因:外国教会肆意欺压民众 经过 旗号:“扶清灭洋” 在京津地区与清军抗击八国联军 结果:失败 评价 性质 意义 局限性 (反帝爱国) 二、中国人民抗争 5、抗日战争 ⑴ 开端:卢沟桥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正面战场 抗战初期(4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相持阶段:政策重心趋向反共,发动皖南事变 (国民党) 敌后战场 抗战初期:建立晋察冀等根据地 (共产党) 相持阶段:成为主战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⑵ 发展 二、中国人民抗争 5、抗日战争 ⑶ 评价 历史地位 (近代第一次完全胜利) 对中国 (民族自尊心、国际地位、领土主权) 对世界 (反法西斯重要组成部分) 1、(2007年上海高考试题,7)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据称的“他们”是指 A.顽固派?????????? B.洋务派 C.太平军?????????? D.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