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浙江睦剧兴衰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启示.docVIP

原创浙江睦剧兴衰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创浙江睦剧兴衰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启示

  摘 要:睦剧是流行在浙江杭州淳安一带的一种地方小戏,2008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杭州市淳安县有着“西子三千”美誉的千岛湖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作为淳安县唯一的地方代表剧种,睦剧更应该成为淳安的一张文化名片。本文通过回顾睦剧近百年三起三落的经验和教训,考察其目前存活的状况,认为当前要保护睦剧并使其能得到传承,一定要由政府大力扶持并成立国有专业文艺剧团。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睦剧;兴衰;非物质文化遗产;国有文艺院团;专业剧团;艺术生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J802.6文献标识码:A      睦剧原名“三脚戏”或“三脚班”,是流行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一带的一种地方小戏,也是杭州市本地的代表剧种之一,2008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果我们把1912年在淳安铜山开办当地第一个“三脚戏班”作为睦剧之始,这个剧种到现在还只有98年的历史。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它三起三落,几经兴衰,从地摊走进了剧场,从农村走进了集镇,后来又退出剧场走回地摊,退出集镇回到农村,目前濒临灭绝状态的边缘,亟待国家的抢救和保护。   历史的教训应当记取,探索睦剧几度兴衰的原因对保护睦剧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并通过田野调查,?①对造成睦剧兴衰的原因进行探讨,根据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针对睦剧现状,现就其保护和传承工作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睦剧的第一次兴衰(1890-1947)   睦剧与黄梅戏同源。浙西民俗尚歌舞,春节有跳竹马的习俗。光绪初年,黄梅戏和赣东采茶戏传入浙西,当地民间竹马班吸收其剧目、曲牌及表演形式,融合本地民歌、方言,使跳竹马向戏曲演变,逐渐形成了由生、旦、丑三个脚色表演的“三脚戏”。   光绪十六年(1890年),徐龙福在浙江开化县办了一个“三脚戏班”,1912年,他的徒弟留章荣和徐樟寿在淳安铜山开办戏班后,三脚戏便在淳安一带兴盛起来。[1](P.8)这种戏班最初为半农半艺的业余班社,仍保留竹马班的形式,只是增加了三脚戏演出,被称为“三脚戏竹马班”,一般都以村名命名,在春节期间演出,白天跳竹马,晚上演三脚戏。有小生、小旦、小丑等四、五个演员和两三个敲锣鼓的乐手。后来,产生了不跳竹马专演戏的班社,被称为“三脚戏常班”,除小生、小旦、小丑外,增加了正生、正旦、老生、老旦,由七、八个演员和三四个敲锣鼓的乐手组成。这种班社是职业性的,大多以班主的姓名命名,较著名的有淳安方仕进班等。民初,淳安只有三脚戏竹马班十多个,三脚戏常班一两个,到20世纪20、30 年代,“三脚戏竹马班”发展到90多个,三脚戏常班发展到10个左右,三脚戏进入了它的兴盛时期。然而好景不长,三脚戏常班马上衰落下来。   三脚戏常班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整本大戏,不能演“会戏”,没有人雇他们去演出,故艺人很难维持生活。20世纪40年代,三脚戏日趋衰落,三脚戏班逐渐减少,艺人大多弃艺归田,亦有的常班改演徽剧,或用徽剧曲调唱“三脚戏”的剧目,被人称为“半班”。抗日战争胜利后,常班多转为半班。到1947年,淳安最后一个三脚戏常班解散,半班也只能在山区演出,[1](P.8)三脚戏在淳安接近灭绝。   城市是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世界音乐史的发展来看,诞生在农村的乐种或剧种要想有大的发展,进入城市是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如果爵士乐在20世纪初不能从新奥尔良北上到美国第二大城市芝加哥,后来就不会在世界上产生巨大影响。如果布鲁斯当初只是在美国南方的农村和小城镇里演唱,而不进入芝加哥、纽约等大城市,便不可能得到发展。从我国艺术史的发展来看,如果没有200多年前的四大徽班进京,就不会有后来京剧艺术的辉煌。而浙江嵊州的小歌班如果不在1920年进入上海,也就不会有20世纪40年代越剧的成熟。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和睦剧同源的黄梅戏的发展历程,黄梅戏进入了城市之后,便和留在乡下、未进城的淳安地方“三脚班”有了天壤之别。黄梅戏过去也是由小生、小旦、小丑表演的三脚戏,辛亥革命之后,它进入了当时安徽省的省会安庆,1926年开始有职业性的班社,20世纪30年代又进入了上海,这给它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使它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剧种。[2](P.621)   二、睦剧的第二次兴衰(1950-1966)   新中国成立后,淳安的“三脚戏”迎来了艺术的春天,从1950年到1965年,睦剧在历史上第二次走向了兴盛。   1950年12月,淳安县举办了三脚戏艺人讲习班。1951年春,三脚戏改名为睦剧,随即成立了民办青溪睦剧团。同年5月,青溪睦剧团在淳安县城招收了睦剧第一代青年男女学员,政府将青溪睦剧团改为民办公助的淳安县睦剧实验剧团。从此,睦剧有了专业队伍。这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