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神秘古朴苗寨――岜沙.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秘古朴苗寨――岜沙

神秘古朴苗寨――岜沙    “岜沙”系苗语地名。这里的“岜”只是汉语的一个代表字,其实它的苗语发音为“biā”。“岜”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巴茅草多”,“沙”是“杉树多”之意。因为初建村时这里巴茅草和杉树多,故名“岜沙”,据传在很久以前,这里的人由黎平迁居而来,故苗语又称“分送”。“分”是苗语的村寨,“送”是黎平。      岜沙村位于黔东南州从江县西南面,距县城7.5公里,海拔550米,由老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庄寨五个自然村寨组成。全村16个村民小组,454户,2258人,全部为苗族。    岜沙群山环抱,古树参天,翠竹遍布。吊脚木楼依山而建,掩映在苍松翠竹之中,鳞次栉比,充盈着原始、古朴与宁静。      良好的生态源自祖先的习俗      岜沙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岜沙人的图腾崇拜是分不开的。岜沙人崇尚自然,他们认为树木是生命的象征,人死了,埋在土里,变成了滋润树木的养分,是生命的再生;每棵大树都是自己的祖先。那些古树都是依附着神灵的“风水树”,别说是砍,就是修一修枝丫也是犯忌的。然而也有例外。1976年的9月,毛泽东同志逝世后,要在北京建纪念堂。怀着对伟人无比崇敬的心情,岜沙人经过多次商议,决定把老寨东头上一棵直径约1米多的百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砍树的那天,全寨的人家家挂上白布避邪,整个寨子的人都跑到离寨子很远的地方躲避起来,他们认为谁要看着砍倒树神,全家要遭殃的,所以都是请外寨的人来砍伐。至今在原砍伐的香樟树蔸处,岜沙人建了一座亭阁。上书:“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现每逢年过节,岜沙人都要去上香祭拜。    毁林开荒也被岜沙人视为与族人作对的行为,因而制定有乡规民约来维系自然生态系统。在岜沙,因为燃料都是用木柴,县城也是近十年才用天然气。他们就规定了每家有专门的柴山。作为燃料只能在柴山上砍伐。砍伐的当年要补栽上树苗。岜沙人的经济主要是靠卖柴,换点日常用品。如果有谁乱砍滥伐的话,没有得到村里的许可,就处罚你“三个一百二”,即一百二十斤酒、一百二十斤肉、一百二十元钱。对于岜沙人来说??一家人一年在村里也找不到一百二十元钱,何况还有另外两个一百二,谁家也罚不起。乡规民约还规定,进城卖柴,只许肩挑,绝不能车拉,这里的车包括人力拉的木板车,谁用车拉就处罚一百二十元钱。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挑柴就只能卖几角钱,一车柴也不过几元钱,这样处罚,是很严厉的。    植树造林,是岜沙人从古沿袭下来的良好习俗。为了保证山上有取之不尽的资源,种树成了岜沙人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家里如果添了人口,当年就要栽一片杉树林,意思是用这片林来养育这个小孩,如果将来他过世了,也用这片林中最大最直的一棵杉树来安葬他。并在安葬他的地方栽上一棵树,让他的生命附在树上而得到延续。岜沙人死后是不留坟地的。因此岜沙每一棵树都是一个灵魂。可见,良好的生态环境,源自朴素的原始理念。除栽树外,岜沙的每家每户还要种上数亩竹子。近年来,由于县城和村里很多人也用改用电和液化气后,岜沙人开始在柴山种果树,让柴山变成了果园,竹子编成了果筐,派上了用场,如此一来,不但发展了经济,改善和提高了生活水平,同时也维系了老祖宗留下来的美丽家园,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固守祖先传统,让古俗世代相传。岜沙人至今仍然保持着古朴的生活习惯、服饰、发式以及奇特的习俗,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该村1999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二十个重点民族文化保护村寨之一。   衣着、头饰是一个民族或民族一个支系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文明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交融,一些民族,衣着头饰越来越趋同。但岜沙人在服饰与头饰上至今完全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式样。    服饰上,男人都穿着妇女们自织自染自缝的无领左开衽布扣或铜扣青布土布短衫,短不及踝的直筒大裤管青土布裤。由于居住地植被良好,常有野生动物出没,岜沙男人至今仍身挎腰刀,肩扛猎枪。有无腰刀亦被视为英雄与懦夫的标志。岜沙男人的衣服裤子是没有口袋的,而抽烟又是他们的喜爱之事。他们的爱人和母亲都要特地制作精美的绣花烟袋让男人挂于腰间小腹部位。但显示男人魅力的标志是挂在腰部上的小花带,小花带不仅是苗族刺绣的精品,同时还带着姑娘们的款款深情。花腰带越多,表示喜欢你的女孩就越多。这是岜沙男人服饰的一道风景线。火枪是岜沙男人的必备之物,长枪扛在肩上,短枪挂于腰间,火药壶、铁沙袋系于腰间左侧。腰间除了多种挂饰外,通常还要挂上竹编的饭包、尖刀与刀鞘、镰刀和放置镰刀的剽垒(装镰刀的竹编器具),同时猎狗不离身。男人们只要走出家门,就会“全副武装”,虽然现在已没有那么多的猎物,但“全副武装”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体现岜沙男人彪悍威武的气质与风度的表现。   岜沙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