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活方式转型需要主动人文思考和制度安排
生活方式转型需要主动人文思考和制度安排
30余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如今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历史与当代、过去与未来、民族与世界的“连接”。它是新的现代性、全球性的景象;它又是本土的,它的样式中有着我们世代相传的格调、趣味与价值;它还带着社会转型期的粗糙与缺憾。雷蒙?威廉斯说,“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从文化角度定义生活方式,赋予了我们理解当代生活的大尺度与想象力。
中国生活方式的转型:从结构到心灵
文化是一种特定群体的生活方式,它具有物质、制度、心灵的多个层面。所以,生活方式转型一定是一个从结构到心灵展开的过程,转型必然带来的文化中断与文化冲突、文化适应也会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
在过去的30余年里,从结构上说,中国在向工业社会、市场社会和城市社会转型。伴随着数千工业开发区、工业园的兴起,民营的、合资的、个体的工厂出现,伴随着“中国制造”、“世界工厂”的奇迹,是数亿农民的非农化进程,是数百万来自农村的青年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进入城市商业、服务业打工的过程。中国的工业化、市场化也推动着城市化进程,都市化、商业化的繁荣,开辟了一个真正的现代生活方式的时代。
社会结构变化的另一个分界点,就是中国已快速地进入了一个全球社会、媒体社会。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20世纪40年代,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把“保守性”、“忍耐”、“知足”、“无可无不可”作为中国人的特点;但现在的情况与之大相径庭,中国有了“超女”、“快男”这样的达人,有了像韩寒这样的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偶像。追求流行、前卫与新潮,是某种时代的商业精神,也象征着时代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和传统的中国人的作派很不一样。
但是从个人、阶层生活史的层面看,快速的生活方式转型也伴随着某种文化中断与文化冲突,产生着心灵痛苦与文化适应问题。比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差距、行业垄断等,对快速的社会流动起着区隔作用。人们在接受改革的文化目标的过程中,又体验了社会分化机制对人的身份的区隔。
江苏省昆山市位居全国百强县之首,在其200万人口中,有120万是外来打工青年。在中国如今的户籍制度下,除工资收入外,本地人与外地人享受的福利待遇差别是很大的,由此产生的心灵归属感也是不一样的。这些外来打工青年的身上已经被嵌入了现代性的变化,但同时又体验到了文化的中断与冲突。
在苏州、无锡的一些工业区,我参观了打工青年的居所,看到了有专门物业管理的宿舍区、电视室,绝对不会有什么“血汗工厂”的感觉,但孤独感、不确定感正开始成为一种新的“青年病”。第二代打工青年往往不准备再回老家,他们甚至没有做过农活;而除了挣钱之外,他们对这个发达地区既充满渴望又充满无奈。他们常常通过手机上网与陌生人或同学交谈,下载音乐、电影,从网络上获得发达的资讯,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不知道自己是否可能在这里安下家来。
这种心灵上的“文化中断”感也表现在其他阶层,如改制企业工人的某种“社会怨恨”。近年来出现的因政府、企业征地拆迁而产生的剧烈冲突案例,也反映和记录了社会个体成员生活方式被改变后的利益不平衡感、心灵失落感,以及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价值观的冲突。这些都是个人的生活史展示的心灵过程,它是生活方式转型中阶层变迁的一些烙印。
雷蒙?威廉斯认为,“一个时代最难以掌握的事情,就是这种对特殊地点和特殊时代生活性质的感知”,“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感觉的结构是一个时期的文化”。在中国,生活方式伴随着社会结构转型所经历的快速开放、流动、分化、多元的过程,冲击着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它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情感取向的丰富性、个人性、私向性、复杂性、选择性需求,但同时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浮躁、焦虑、粗俗化倾向。尤其是心灵世界的痛苦、迷茫,大都通过消费文化、娱乐文化来分散、消解。“市场在生产文化所需要的生活方式”。同时,大众文化产品的过于发达,反衬出信仰世界的空洞与缺乏,有理想的审美精神的缺乏。
生活方式转型:被动性来自哪里
我们生活方式转型中的某种被动性,来自哪里呢?
首先,它来自历史文化滞后性的影响。在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塑造中,我们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市民文化、法制文化的传统,社会中间组织太少、太弱。我们经历过几千年的东方专制主义统治,文化特质中没有市民人文主义,而讲君臣文化,讲人情、讲面子。并且这种官本位、人情化,在社会关系运行中很有效率、很好操作。它既是一种资源分配方式,也是文化生存方式。由于潜规则、人情政治、裙带关系常常成为靠谱的社会资源,独立的社会力量作用较弱,因此,多元交叉的利益制约、协商机制、话语参与机制还没有真正健全。
另一个历史文化遗留问题是公共精神的缺乏。现代生活的特点是它区分了公共空间、职业空间、私人空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深圳旅游国际化框架性战略.doc
- 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分析.doc
- 深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结果统计分析.doc
- 深度招商2005年招商市场主旋律.doc
- 深市流动性溢价实证研究.doc
- 深度挖掘钱塘江旅游资源分析.doc
- 深港金融合作深层原因剖析.doc
- 深耕“最会赚钱市场”……两路西进开发金控建立领导品牌.doc
- 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趋势.doc
- 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金融监管改进策略.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