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钱谋个出路温州一个普通家庭“借贷”风波.docVIP

给钱谋个出路温州一个普通家庭“借贷”风波.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给钱谋个出路温州一个普通家庭“借贷”风波

给钱谋个出路温州一个普通家庭“借贷”风波    2011年10月,“温州老板纷纷出逃”成了中国公众最关注的社会新闻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4月至今,温州当地已有25名中小企业主因无法偿还债务,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而选择出逃,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企业,他们所欠的债务中,有一半甚至超过一大半来自于民间借贷,这些企业主的逃离,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逐渐蔓延到周边其他城市,一场“借贷危机”大有风雨欲来之势。温州约有一半的家庭被卷进这场危机。    把钱投进民间借贷市场,给百万积蓄谋个出路    在温州众多出逃的企业主当中,温州龙湾区“百乐家电”的总经理郑珠菊是目前唯一被刑拘的一位,这也成为了此次民间借贷危机第一案。2011年10月17日,在郑珠菊被刑拘一个半月后,笔者来到了浙江温州,试图通过郑珠菊的案子,剥开这场“借贷危机”中的每一个环节。笔者来到郑珠菊位于龙湾区城北城中街26-46号的“百乐家电”商场,希望在这了解到一些情况。商场门面紧闭,显得很冷清。旁边的一位商户告诉笔者:“这商场关门快有一个多月了,之前,还经常有人来这门口蹲守,大多是来要钱的,整天闹哄哄,还有人砸门,可自从她(郑珠菊)被抓起来后,到这来要钱的人就少了,来了也是白来。”    问起郑珠菊的为人,大家对她的评价不错。外人眼中,这位1962年出生的女企业家,能成为龙湾区最大的电器经营商,拿下格力空调在温州龙湾区的总代理,跟她吃苦耐劳,过人的经商才能是分不开的。虽然她露面的机会不多,不过见着谁,她都是笑脸相迎,商场的生意看上去也一直不错。    2011年8月26日,郑珠菊全家人的手机突然全部关了机,商场也关门了。很快传出风声,说郑家人因欠下巨额债务,举家出逃了。当天,就有上百人聚集到“百乐家电”门口来要债,车流和人流把路堵得水泄不通,每个人的情绪都很激动,其中还有年过半百的老人。附近的商户们都想不通,那样一个雷厉风行,事业做的风生水起的女强人,怎么会在一夜之间成为负债几亿的“罪人”。    通过当地一位媒体朋友的帮助,笔者联系上了“郑珠菊案”中的一名受害者王栀子。34岁的王栀子是一名社区医生,丈夫张斌是温州某政府部门的公务员,说起卷进这场“借贷危机”的经历,她的脸上充满了无奈和悔恨。    “我和我老公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两人工资加起来一万多,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女儿,父母都有退休工资不需要我们养,房子是结婚时公婆给买的,无需还房贷,加上前几年老公炒股赚的钱,存款有50万左右。2007年底,我婆家原本的老房子拆迁,我们分得了几十万的拆迁款和一套67平米的房子,考虑到‘房市’有走低的趋向,2009年,我们把房子买了,这样我们的存款加起来接近150万。”    150万的存款却成了王栀子和丈夫最大的烦恼,把钱放在银行利息太低,股市、楼市又都不景气,以前100元钱还能买很多东西,现在100元钱也只能买几斤肉,钱放在那里不动,只能是缩水贬值。    2009年10月,王栀子去亲戚家喝喜酒时,无意中听表姐提起,她把家里的200万积蓄都借出去了,以每月两分的利息计算,每月可拿到4万的利钱。王栀子得知表姐他们大都把钱借给一些担保公司,然后由担保公司统一筹集起来,借给那些急需用钱的中小企业。经表姐这么一说,王栀子有些动心了,她并不是图能拿到多少利钱,只是想着,把钱灵活运用起来,不至于让它们变成死钱。    第二天,跟着表姐一起,王栀子来到了温州悦达担保公司。这家担保公司看上去很正规,营业执照和相关证件都有。公司负责人接待了王栀子:“咱温州人喜欢炒房炒股,可现在股市楼市都不景气,谁也不敢轻易把钱往里投,说实在话,投资民间借贷市场,算得上是目前最理想的一种投资方式。”后据笔者了解,温州85%的家庭和个人都曾涉及到民间借贷。其实除了温州之外,国内每个城市都存在着民间借贷问题,在笔者的老家安徽宣城,很多老百姓都不愿意把钱放进银行,而选择借给别人,让钱生钱,从而达到保值的目的。另一方面,国家银根收紧,贷款难成了许多中小企业最大的难题,企业要想生存,只能四处想办法筹钱,而从民间借贷,似乎成了最快捷最可行的办法。两者相互依存。在这个过程中,催生了许多担保公司和担保人,小的担保公司大多以1-2分的利息把老百姓的钱集中起来,然后再次3-4分的利息租借给大的担保公司,等企业把钱拿到手,往往要支付5分以上的利息。    回去跟丈夫商量后,王栀子决定先借出去20万。一个月后,她如愿拿到了4000元的利息钱。随后,她又投进去30万。每月1万的利钱,足以支付家里的日常开销。    老板纷纷出逃,普通家庭卷进“借贷危机”    2010年春节,王栀子去亲戚家拜年时,表姐把她拉到一边,神秘兮兮地对她说:“咱亲戚几个想合伙筹点钱,直接借给别人,你要不要参一股。”“借给谁啊?”“‘百乐家电’的郑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