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对华北水利认识发展变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明清对华北水利认识发展变化

元明清对华北水利认识发展变化   [摘要]元明清时期,人们对华北水利的认识,经过了比较曲折的发展历程。北方籍官员认为华北河道不可开渠、不可种稻;而江南籍官员则以古今华北个别地方种稻的历史和现实,反驳了华北不宜种稻的言论。到了道光时期,人们对华北水利的认识则比较辩证。桂超万、李鸿章对华北水利的态度,从支持变为反对,根本原因在于清后期华北气候干旱、水源减少,北京粮食供应不完全依赖东南,国家减少江南赋额漕额等。旱作物可能更适合华北的气候和水源状况。   [关键词]元明清 华北水利 畿辅水土 干旱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9)10―0106―07      元明清时期江南籍官员学者提倡发展畿辅水利,以就近解决首都的粮食供应,缓解对东南的粮食压力。这种思想主张基本没有实现。其中原因相当复杂,既有政治、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也有自然条件的因素,同时也有人们对畿辅水土特性认识上的分歧。这种对华北水土特性认识上的分歧、摇摆,左右着国家对华北水利的政策。探讨元明清时期人们对华北水利的认识,对今天应对华北干旱少雨的气候状况。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畿辅水土不宜发展水利的说法      畿辅地区,大致包括今京、津两市,河北省及山西部分地区。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许多自然水系和人工渠道如永定河、滹沱河、漳河、南运河和北运河等及其大小支流淀泊沽汊等,是发展农田水利的先决条件。但是,元明清时期,有些北方籍官员认为河北诸水不宜发展农田水利。大约元朝至元十九年(1282年)左右,朝廷拟议“分立诸路水利官”,胡祗通著文论此事有“六不可”,其中第一、四两条指出:“均为一水也,其性各有不同,有薄田伤稼者,有肥田益苗者,怀州丹、沁二水相去不远。丹水利民,沁水反为害。百余年之桑枣梨柿,茂材巨木,沁水一过,皆浸渍而死,禾稼亦不荣茂,以此言之利与害与?似此一水,不唯不可开,当塞之使复故道以除农害,此水性之当审,不可遽开,一也”。“滏水、漳水、李河等水,河道岸深,不能便得为用,必于水源开凿,不宽百余步,不能容???势,霖雨泛溢,尚且为害,又长数百里,未得灌溉之利,所凿之路,先夺农田数千顷,此四不可也”。他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战国时魏国就利用漳河修筑十二渠发展水利,元中统二年(1261年)沁河上修成长670里的广济渠,20余年中每年灌田3000余顷。明清时又利用滏阳河发展水利灌溉。胡祗通既不知漳水十二渠,又不知当世水利。但是他职位较高,其意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明万历十四年,徐贞明准备大兴水利时,“奄人勋戚之占闲田为业者,恐水田兴而已失其利也,争言不便,为蜚语闻于帝,帝惑之,……御史王之栋,畿辅人也,遂言水田必不可行,且陈开滹沱不便者十二”。其中有三条是说滹沱河水利不宜发展水利:“二谓堙塞无定,故道难复。三谓深州故道,枉费无成;且水势漂湃,流派难分。四谓挑浚狭浅,难杀水势;且淤沙害田,难资灌溉。”滹沱河流域有水利灌溉。但由于明神宗已经是非难辨,所以他的意见得到采纳。   清代同样存在着关于河北水道不宜发展水利、不宜种稻的意见。大约嘉庆二十年至道光二年时,云南人程含章就提出天时、地利、土俗、人情、牛种、器具异宜共六条理由,论证北方不可兴办水田。他指出,北方春夏干旱少雨,而这正是水稻的插秧时节,雨热条件与水稻生长季节不同步,制约水稻生产;北方土性浮松,遇夏季暴雨,河水泥沙多,挑浚不便。北方人民生活、生产习惯不同于南方,也不利于水稻种植。北方不具备水稻生产所需要的水牛和农具等。这些看法有些有道理,有些则不然。北方水源丰沛之地种稻不少,如河北的玉田、磁州、丰润,京西,东北,新疆伊犁等地。程含章既然反对北方水利,那么,道光三年朝廷命他署工部侍郎,“办理直隶水利事务”,虽然不能说是所托非人,但是程含章奉命办理直隶水利,只是兴办大工九,没有进行农田水利建设,除了因为他“寻调仓场侍郎。五年授浙江巡抚”外,恐怕与他反对北方发展农田水利的态度,不无关系。   浙江元和人沈联芳,大约于嘉庆六年或其后不久著《邦畿水利集说》:“近代以来,蓟、永、丰、玉、津、霸等处,营成水田,并有成效。使尽因其利而利之,畿南不皆为沃野乎?然利之所在,即害之所伏。其在圣祖、世宗年间,淀池深广,未垦之地甚多,故当日怡贤亲王查办兴利之处居多。乾隆二十八九年闻制府方恪敏时除害与兴利参半。今则惟求除害矣。”从除水害的观点出发,沈联芳对发展畿辅农田水利,提出了四难、四宜和三不宜之说。四难是指:永定河堤坝内流沙淤积,河身成淤地,洼下变高原。东淀日就淤浅,三角淀、叶淀、沙家淀阗积,无可分潴;东淀与南北两运争夺三岔口人海,导致泛涨。乾隆五十九年后,北泊淤平大半,滹沱频决东堤,将淹没新城、冀县。文安居九河下梢,素称水乡,历来筹议河防者,迄无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