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周剑云中国早期戏剧理论建设者.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剑云中国早期戏剧理论建设者

周剑云中国早期戏剧理论建设者   摘要:在成为明星电影公司的创办者之前,周剑云曾经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中国的新剧建设之中,通过自己的舞台实践经验总结,建设了当时的新剧理论,为中国早期的新剧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周剑云;新剧理论;校园戏剧      周剑云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研究早期中国电影的学者来说并不陌生,他是中国早期电影的摇篮明星电影公司的创办者之一。1924年他与人合办昌明电影函授学校,培养和训练了一批早期电影中资格最老的演员和导演,并写作了《影戏概论》《导演学》《编剧学》等理论著述,这些理论指导了当时电影人去认识电影本体及把握创作流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电影活动之前,周剑云还是当时文明新戏的积极倡导者,1918年由他编辑出版的《鞠部丛刊》一书,成为了研究这一时期早期话剧理论建构的不可或缺的理论书籍。正是这种前期戏剧的观念形成和文明新戏的舞台实践经验,丰富了他的理论基础,使得他能够将之转入到电影研究中去,利用戏剧理论去丰富和完善中国早期电影的理论构建,为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明新戏的积极参与者   周剑云,原名亚父,字剑云。1893年出生于安徽合肥。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就读于北京美国传教士李佳白博士专门为上层社会传教而开办的尚贤堂。九岁时,学校中断办学。他继而来到上海,转入江南制造局兵工中学堂学习。读书期间,他喜欢读当时宣传革命及民族思想的各种报刊杂志,尤其是日本东京发行的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新民丛报》以及国内的《民呼报》,他每期必看。其中宣扬革命大义,抨击旧制度,推进文学改良、“诗界革命”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他开始用不同的笔名写时政议论文章,寄给《民立报》发表。辛亥光复时期,兵工停办,加上父亲事业失败,家中失去经济来源,无力再供他继续读书完成学业,周剑云开始踏进社会,承担起生活的担子。周剑云自小就喜欢中国戏曲,尤其是京剧,于是刚开始从事的工作就是撰写剧评,在杭州人许菩僧办的《金声日报》担任主笔,同时也为陈志群所办的《飞艇报》写稿。   当时“文明戏”,在???末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与革命运动蓬勃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被视为一种移风易俗传播文明的利器,新剧家们通过在剧中树立新的世界观,以此达到改造旧的社会习俗观念、树立新的道德风尚目的。评论文明新剧成为了此时期报刊文章的主流。周剑云积极参与其中,正如他所说,“继知传统思想,积重难返,旁观者言,无从下手,只能掉换方向,致力新剧:从文字批评到亲身尝试”。①由剧论批评到逐渐亲身尝试,周剑云对戏剧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参加了诸多京剧爱好者共同自发创办的上海京剧票友会“久记社”,积极参加该会组织的演出活动。在1913年9月,周剑云又受邀加入“启民新剧研究社”并为其修改章程。启民新剧研究社是由商务印书馆的张屏翰、赵筱侬等人发起组织的通俗新剧团,由周剑云担任董事长,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孙玉声担任总经理。启民新剧社之所以叫做启明社,即其成立宗旨在于“抱着启发人心,改良社会的志愿”“以实行社会教育为宗旨”②,成为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戏剧界的六大新剧团体之一。1914年3月15日,启民社正式演出。作为社员的周剑云不仅继续完成《繁华杂志》等刊物的约稿,开辟《负剑腾云庐剧话》专栏,同时积极投身剧社活动之中,参与创作和戏剧演出。1915年,袁世凯政府签订了企图把中国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激起了国民的愤怒。周剑云适时创作并演出了爱国戏剧《征鸿泪》一剧。剧中《开救亡大会》一场,周剑云采用了一种演说的方式,亲自慷慨陈词,义愤填膺,用长达3500多字的讲演呼吁国人共同抵抗侵略,这深深感染了观众。日后,他将这段演讲词以《周亚夫演征鸿泪救亡一幕之演说词》为名,刊发在《鞠部丛刊》一书中。虽然1915年秋天之后,启名社的社会教育路线在经营上遇到困难,宣布解散,但是这些舞台亲身实践经历,丰富了周剑云对戏剧的认识,使他能够从更深层次去围绕戏剧的本质进行探讨和思索。   文明戏失败的反思者   经过1914年的甲寅中兴之后,文明新戏因为极力迎合低俗的社会趣味,沾染了浓重的商业气味,开始追求纯粹的感官刺激,“情、杀、淫、怪”横流舞台,完全背离了最初的宗旨,遭到观众的唾弃,逐渐开始低迷。此时的周剑云退出剧场活动,到爱俪园藏书楼担任主任,在工作之余致力于对戏剧的研究。作为文明新戏的积极倡导者,当面对着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日渐颓废之时,他痛心疾首,开始反思文明戏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周剑云收集了当时上海诸多知名剧评家如冯叔鸾、冯小隐、刘豁公、舒舍予、杨尘因、郑正秋等关于新剧的言论,整理成书,在1918年由交通图书馆出版《鞠部丛刊》一书。这部书理论性较强,史料丰富,剧评和剧论在书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成为了当时戏剧研究的重要资料。书中《戏剧改良论》《三难论》《新剧杂论》等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