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唐代古琴赏鉴与传拓艺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古琴赏鉴与传拓艺术

唐代古琴赏鉴与传拓艺术   古琴是古代文人雅士抒发情感、与知己相聚,传情达意时弹奏的一种乐器。现存于世最早的古琴就是唐代古琴,唐琴因其制作技艺质量、材质的转化程度等原因,成为传世古琴中的最佳。古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120厘米至125厘米),象征一年365天;宽约六寸(20厘米左右),厚约二寸(6厘米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   古琴最初只有5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菱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7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7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振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就构造而言,古琴方正雅致,又便于携带,有心品琴,其形足以使人心怡。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5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5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6、7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二徽分别象征12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古琴有散音、泛音和按音3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合性。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九霄环佩”古琴,是众多古琴藏品中的重中之首,被琴家公认为“九德”兼备的冠首之器。“九霄环佩”古琴为伏羲式,紫红色,纯鹿角霜灰胎,发小蛇腹断纹,曾因剥落伤裂用朱漆修补过。琴背铭文,龙池上刻篆文“九霄环佩”四字,右侧刻“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庭坚”,两行行书。左刻“泠然希太古”诗梦斋珍藏及小印“诗梦斋印”一方,池下刻篆书“包含”大印一方。印下刻“霭霭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沧海老龙吟”苏轼记,凤沼上刻“三堂琴榭”椭圆印。下刻“楚园藏琴”印一方。腹内刻“开元癸丑三年斫”楷书七字。   该琴造型古朴厚重,颇有盛唐气度,被世人视为标准雅器。它通长124厘米、额宽22.7厘米、肩宽21厘米、尾宽15.5厘米,无论是琴身的长、宽、厚度和底板的厚度都大于传世的唐琴。研究结果证明,其特点大体有三点:其一,中部隆起如抛物线形;其二,漫圆如弓形;其三,中部两侧均较圆,厚如半椭圆形。“九霄环佩”的琴面,自肩至尾均较圆厚,近边处也略具圆弧形,应是半椭圆形状,看上去有古朴厚重的感觉,故有“唐圆宋扁之说”;弧、线、角比例协调自然完美。   古人总结出最好的古琴琴音,具有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9个特点,称为“九德”。以“九德”兼具作为衡量音质优的标准。“九霄环佩”当具备“九德”之全,从传承过程中,历代琴家均有赞誉。   “九霄环佩”古琴的流变,当时对此琴的流传记录共有3人,第一位是佛诗梦,他得到这张琴后,在琴背后刻了“泠然希太古”的评语。第二位是民国琴学大家扬时百,他非常赞赏此琴,对之爱慕之极,达到了痴狂的程度,他在《琴粹》一书中说:“读欧阳公《三琴记》,唐琴在北宋时已不多得,况更历千年乎?宜乎今日唐宋琴如凤毛麟角也……佛诗梦之九霄环佩,其声音木质定位唐物无疑……”对此琴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霄环佩”琴后被红豆馆主溥侗所得,后携至上海,为刘世珩所购,解放以后由国家从刘氏后人手中购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另一把唐代古琴佳作是“大圣遗音”琴,清宫旧藏,琴为神农式,桐木斫,通长120厘米、肩宽20.5厘米、尾宽13.4厘米、厚5厘米、底厚1厘米,栗壳色与黑漆相间,纯鹿角灰胎。蛇腹加细牛毛断,局部有朱漆修补,金徽玉轸,形制浑厚,琴音清脆松透,饶有古韵。腹内款为朱漆书“至德丙申”四字,为中唐肃宗至德元年。造型优美别致,铭刻精整富丽,视为其珍瑰宝。   此琴原藏于清官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