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唐家沱密码 解读川江航线上中国命脉.docVIP

唐家沱密码 解读川江航线上中国命脉.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家沱密码 解读川江航线上中国命脉

唐家沱密码 解读川江航线上中国命脉   重庆人总爱念叨“亏到了唐家沱”,但又有多少人,能道出唐家沱这座百年小镇的沧桑历史?   在长江涨涨落落的潮水中,铜锣峡成就了“重庆东门户”的大名,也记录了唐家沱这座小镇在百年岁月中的风浪烟尘,命运变迁。几百年前,大夏国与大明帝国在此设立战略要塞,驻以重兵,而随着张献忠贼兵压境,这里连江风中都充满了“传令麾下四王子,破城不须封刀匕”的恐惧;   最为壮烈的事发生在1938年冬天,在日寇步步紧逼,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民生公司总经理,有着“川江船王”之称的卢作孚临危受命,以唐家沱沿线港口为目的地,匆匆组织起了一场被国际上誉为“中国敦刻尔克”的“宜昌大撤退”……      城基脚的百年古镇   回水沱与重庆人的口头禅      从雪山走来的长江,走到重庆朝天门与嘉陵江汇合后开始形成大流,从而更加气势磅礴地向东疾走。在冲开敢于挡道的猫儿山、铁山坪、明月山之后,形成了悠深险峻的猫儿峡、铜锣峡、明月峡。古人把这三峡称为“巴渝小三峡”。   而唐家沱古镇,就位于这小三峡的江岸之滨。   在初春的2月,我来到唐家沱古镇。说是古镇,其实是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居民区,但与普通居民区不同的是,它沿街的商铺,以及商铺背后的院落人家全都充满古镇的风格。甚至当我的视线在穿过一片即将拆迁的古老青石板街道,望见那成片的青灰瓦屋顶时,还出现了来到湘西凤凰镇的错觉。   唐家沱之所以在重庆人中口口相传,更多的是因为那句重庆民谚:“亏到唐家沱”――由于唐家沱地型的原因,长江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回水沱,但凡在长江上游溺水而亡的人,尸体流经此处的时候,便被回水冲上了岸。于是,重庆人就用这句民谚来比喻“亏到了极限,如同淹死的人流到唐家沱就不能继续向下游流一样”。   关于落水亡者在这里往复巡环,徘徊不走的问题,唐家沱的老人们是这样解释的:如果尸体再顺水而下,出了三峡之后就会漂出重庆了,死者根本就不愿意流向外地……而在唐家沱沿岸,曾经每到涨水时江中总会发出很大的咆哮声,那是在为这些阴??吊唁……   走在唐家沱老街的屋檐下,满目都是歪斜的门柱老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红砖建筑、以及近年来居民修建的贴着瓷砖的小楼,这些有着太长时间跨度的建筑混杂在一起,让人倍感岁月的沧桑。正午,天空中出现了重庆早春难得的阳光,有老年居民便开始在街道旁摆上麻将桌,写完寒假作业的孩子们则也出来嬉戏玩耍,宛如一幅老重庆的油画。   由于背靠铁山坪原始森林,唐家沱的气温要比市内许多地方冷,在少见白雪的重庆市区,唐家沱曾一度拥有特别的雪景,让外人颇为羡慕。不过,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孩子却是不喜欢下雪的――因为去学校的路多是田坎,大雪一下,田坎和水田一样高低,平衡能力强的会成为“湿”足少年,平衡能力差的必定成为“湿”身少年。上课铃声一响,老师倘若发现哪个同学没来,必然是叹息一声:“唉,又摔到水田里面去了。”为此,一位曾经的唐家沱少年还对我感慨:“就过去的经历看来,拆迁重建,或许正是一种最好的新生……”      重庆“东门户”铜锣峡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如果说唐家沱是重庆主城的东门户,那么,铜锣峡就是守护这座门户的要塞。   铜锣峡就在古镇的江对岸,由于它的峡口有一面巨石,极像古时征战时号令的铜锣,得名就由此而来。   既然是江防要塞,必然少不了战争。一位江边的渔夫一边抽着叶子烟,一边向我讲述着那些过去的金戈铁马:   明初,唐家沱是当时大夏国的一个经济中心,在重庆称帝的明玉珍,企图依靠山城天险抵抗明朝。但天险并没有阻挡住朱元璋统一中国的脚步,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朝开国大将汤和率军经过万县、丰都、涪陵之后直逼铜锣峡,在此与大夏军激战多日,大夏国最终寡不敌众,丢掉铜锣峡与重庆城,从此在史书上销声匿迹――而明玉珍这只在重庆称帝的“九头鸟”,现今也仅仅剩下一方孤坟,立在江北城喧嚣的大剧院边。   数百年后,古镇没有变老,但明王朝却老了,老得再也坐不住这座江山。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春,杀人狂张献忠率军30余万,集木船万余只,从湖北荆州出发,连破夔门、涪陵守军,企图一举攻占重庆。四川巡抚龚光文、重庆知府王行俭在铜锣峡设重兵固守,用火炮、滚木、檑石,铁索封锁峡口江面。双方血战数月,血流成河。久攻不破的张献忠无奈之下被迫绕道旱路,攻破江津城,再夺舟顺江而下,前后夹攻铜锣峡,终于打开了重庆东大门,也拉开了大西王朝的血腥屠杀史。   又过了上百年,战争又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的冬天爆发。当时,四川军阀杨森以同盟军主席兼前敌总司令名义,发出讨伐另一个军阀刘湘的通电,杨森部队从长寿向铁山坪推进。刘湘见杨部来势凶猛,急忙在铁山坪赶筑工事防守,随后双方在铜锣峡至铁山坪一带混战多日,刘湘打跑了杨森,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