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屈原沈从文作品生态环境因素比较
屈原沈从文作品生态环境因素比较
屈原、沈从文生活于相同的地域,楚地的自然环境因素对两位作家的创作风格、文化个性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两位作家所表现的地域空间都是楚地,其大者有楚天楚地、楚山楚水,其小者有香木芳草、奇珍异物,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很自然地成为作家宣泄情感、表情达意的手段。
一、水:楚文学永恒的主题
屈原的《九歌》写水神的有三篇:《湘君》、《湘夫人》、《河伯》,而写山神的只有《山鬼》一篇。《九章》中的诗篇基本上是纪行纪实的文字,《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于车兮方林。乘?船余上沅兮,其吴榜以击汰。” ①“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② “入溆浦??兮,迷不知吾所如。”③诗歌描绘了诗人离开陵阳,远去西南,由鄂渚至方林入洞庭,溯沅水经枉渚,至辰阳,最后到了溆浦,行程基本上是水路。当然《九章》、《离骚》中的水还没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进入诗歌,而作为人物的活动背景出现,也就是说是伴随着抒情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出现的。例如《湘夫人》是描绘一对配偶神的恋歌,所展示的是楚地的水乡风光。
在《湘夫人》中,诗的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微波荡漾的洞庭湖,主人公萌动的爱情在这一派清波中令人心旌摇荡。等待的人迟迟不来,湘君变得犹疑起来:“沅有?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④主人公盼啊盼啊,神思迷惘。有水就是兴,有兴就是爱,就是纯诗。
水意象在沈从文的小说中表现突出。沈从文常说:“水和我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倾向不可分。”⑤ “我虽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是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⑥水的颜色、声音、特性,无不染上作家的主观感情,形成沈从文小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沈从文和屈原都偏爱水,其中原因主要包括地理环境因素、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楚地独特的文化氛围及别致的灵巫观念,再加上两人都心系故乡,有与故乡人民心连心的情怀。
(一)水波荡漾――楚地独特的地理环境
屈原和沈从文时代的人出门都走水路,水是楚人的生命。他们都生活于水乡,与水朝夕相处,必然会将水的气质内化到心中,融入自己的创作风格,显现于外,表现出天然而极具灵性的神韵。另外,这份情结又铸造了楚人如水柔弱又似水强韧的性格。南方人柔顺,北方人刚毅,而楚人处江汉之间,虽属南方却刚毅异常,这份刚毅与楚山楚水所营造的独特地理环境的养育大有关联。
(二)放逐于沅湘之间――独特的生活经历
《渔父》写道:“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⑦可见诗人虽远离国都,却心系魏阙,虽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⑧诗人饱受冤屈,只能把一腔愁情向长江大河倾泄,“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乎兮”。屈原作品中的水生态是诗人痛苦中的知己,如果没有这段与沅湘结伴的经历,诗人作品中就不会总是晃动和流溢着水的色彩,流淌着水的声息。
湘西多水,屈原漂流过的沅水就流经整个湘西。沈从文的生活差不多每日都与水有关,他说:“我的‘青年人生教育’恰好在这条水上毕得业。”“从汤汤流水中,我明白了多少人事,学会了多少知识,见过了多少世界!”⑨即使到了20岁以后,他到北京去读另一本“人生大书”时,心里仍装着故乡的沅水,水融进了他的生命中,成了他小说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他最满意的作品常以船上水作为背景。两位作家的心灵受沅湘水的洗涤,有着水一样的纯洁高尚的品性,他们把人生理想都建筑在水上,希望用水去感化大地,普度百姓。
沈从文踏着屈原走过的江水,不自觉地继承这份具有楚地地域特色的水源生态血脉。艺术总是与地域人文环境倾向相通,屈原、沈从文的作品自然会将水作为表现主题,他们都自觉地承载了这份源于古楚的水,也表明他们心系故土。
二、香花、芳草、橘树、翠竹
据曹大中《花草树木与屈赋的文学魅力》一文统计,屈原的27篇楚辞作品中,涉及天宫地府、陆上水中的花草树木共有253次左右。屈原的《楚辞》向我们展示了楚地的自然景观,同时诗人还借用幽花芳草建构了一套独特的象征系统。这种象征系统成为一种原型模式,对沈从文的创作产生了影响。所以,沈从文的作品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香花、芳草、翠竹意象。
屈原、沈从文笔下的幽花芳草向我们展示了南楚大地的奇异风光,衬托出楚地山光水色的秀美。另外,它们作为意象,具有多层涵义。首先,鲜美的花可以用来表达爱情,如《湘君》中“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湘夫人》中“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山鬼》中“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而沈从文《边城》中翠翠攀折的虎耳草,《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