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赡养”老龄化社会法律难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神赡养”老龄化社会法律难题

“精神赡养”老龄化社会法律难题   老龄化社会,什么才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关怀?   赡养老人,并不是每个月定时寄生活费,让老人吃穿不愁就行了,还要从精神上给予老人慰藉,就像《常回家看看》歌中唱的那样:“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自立门户的子女,很少去父母那里走动,甚至对老人不予理睬实施“冷暴力”,痛苦不堪的老人想要维权,又因相关法律不够具体,而难以得到保护。现如今,对大多数的老年人来说,物质养老已不再成为问题,“精神赡养”成为新的社会课题,乃至成为一个法律难题…一      老人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      2010年12月初的一天,72岁的孙大爷在保姆的陪伴下,来到郑州市一家律师事务所,向律师求助,要求以无人赡养的名义起诉自己的儿子。孙大爷是郑州一家事业单位的退休干部,老伴儿2005年因病去世,现一直独自生活。老人精神状态良好,语言表达清晰,他不索求赡养费,只要求儿子定期回家看望自己。老人说,走法律程序实在是逼不得已。   孙大爷每月有2000多元退休金,有100平方米的两室两厅住房,家中雇有保姆。孙大爷的儿子在建筑工地上班,平时在外面搞工程,时常连个人影都难见到。老人曾给儿子打电话,多次提出周末保姆不在,让儿子回家看看,但儿子总说工程太忙,还问老人是不是缺钱,还是想要找个老伴儿。后来,儿子非要给老人雇一个24小时陪护的新保姆。其实,老人并不想要物质上的东西,到了这把年纪,要再多钱也没什么用,他就是想看看儿子,说说话。“老喽,一个亲人都见不到,可怜呀”!说着,孙大爷擦拭起眼角的泪水。   老人说,他有能力养活自己,不要求儿子给予钱物,只要求儿子关心、体贴他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周末保姆休息时,前来探望、照顾,起码每周到家中探望一次,还要主动打电话问候一番。   孙大爷承认,自己的儿子并不坏,经常托人给买营养品等,但老人还是坚持告儿子。老人无奈地说:“儿子赡养了我的身体,没有赡养我的精神,我更需要心灵上的关爱!”老人说,老伴儿因病去世后,开始一个人生活,很孤独。为此,儿子给雇了个保姆,陪着聊天、照顾生活等。女儿还隔三差五前来照看,但儿子工作忙,半年时间一共来过5次,并且每次来都是忙着接电话等,最多待半个小时就走了。   2009年7月,老人的女儿突发意外住院,老人从此享受不到女儿陪伴的天伦之乐了。失去亲人关怀后,老人觉得吃得再好、穿得再好,身边无子女照顾,晚年也是凄凉的,有时想向人说说心里话都没人。有一次老人得知:儿子送孙女学钢琴课后,没地方去就在网吧等几个小时。难道儿子真忙、真没时间吗?   其实,老人走法律程序逼儿子探望的想法缘自一个电视节目。年初时,他曾看了个电视节目,一位老人住在宽敞的别墅中,有保姆照顾,但一年到头儿女都不来看望,最后抑郁自杀了。当时节目主持人就提到走法律程序,维护精神赡养权益的问题。   面对孙大爷的状告,老人的儿子在电话中解释说,自己离婚了,生活负担很重,要带孩子,还要忙事业,为了照顾好老父亲,特意雇了保姆,感觉老人只要吃好玩好就行了,于是忽略了他的精神生活。不过,儿子还是想不通父亲怎么能告儿子呢。他不想和父亲对簿公堂,将私下劝父亲撤诉。   近年来,有关老人“精神赡养”状告子女的案例不胜枚举。   80岁的老刘是江苏泰州人,育有两儿一女。老刘退休后,每月有1700多元退休金,不愁吃穿,因为老伴儿去世多年,平时的生活一直由大儿子照料,女儿偶尔会过来看望,但小儿子常年不来看望。老刘说,虽然自己有钱花,但心里还是很孤单,十分渴望小儿子常回家看看,但电话打过多次,小儿子还是不来。2009年6月,老刘一纸诉状将小儿子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定小儿子经常看望自己。对此小儿子解释说,老人平时生活有哥哥姐姐照顾,自己打工忙,经常加班,所以很少有时间探望父亲。为了避免老人赢了官司、输了感情,法官当庭教育小刘,说赡养不仅要保证父母吃饱穿暖,还应当包括精神上的慰藉和生活上的照料。精神赡养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律责任。法官又反过来做老刘的工作……在法官劝解下,双方得以互相谅解,并自愿达成协议:小刘每周不少于一次探望父亲,每次陪护时间不少于两小时;老刘因病不能自理时,小刘应予陪护…… 所谓精神赡养,一般指在家庭生活中,赡养人履行对老人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义务,对老人在感情、心理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使老人从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位法官说,“精神赡养”的官司中,老人大多是离异或者丧偶,经济条件可以,他们大多精神上很孤独,在诉讼请求中,他们多是要求子女定期前往探望或者生病时进行陪护、照料。      “精神赡养”成为老人新需要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超过1.6亿,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