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一本书开始网球之旅.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本书开始网球之旅

一本书开始网球之旅   十九岁时,他会半夜里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在危险的国道上,三十六岁时,他会连续工作三天三夜中间只休息三个小时。现在,岁月和经历的磨砺已经把他曾经的任性与冲动,变成如今的平和与儒雅。         梁佩晨,天津大学建筑系毕业,在设计院工作13年后,投身房地产业7年,现在是某房地产公司总工程师兼规划设计部总经理。十九岁时,他会半夜里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在危险的国道上,三十六岁时,他会连续工作三天三夜中间只休息三个小时。现在,坐在梁佩晨的对面,我在他身上已经找不到曾经的任性与好胜,看到的已经是平和与儒雅。   第一次见到梁佩晨,是在冠达俱乐部里。在听到我身边的朋友说了一声他来了之后,我把目光自然的投向一个年约四十左右的中年人身上。但是,等到采访时我才发现,原来我的采访目标是旁边那个一直被我忽略的“年轻人”,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为什么朋友们都要称呼他“小梁总”了。在俱乐部大厅喷水池旁的座位上,梁总从他的网球之旅开始讲述自己,在哗啦啦的流水声中,时光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   一本网球书和一只网球拍   梁佩晨开始接触网球是在二十年前。因为八几年那会儿,天津和天津大学的网球水平挺高,学校的网球场也很多,所以天大的学生有机会接触网球。   “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已经打过网球,那时还是在土场地上,坑坑洼洼的,玩了两次就不玩了。我总是喜欢场地大一点的运动,在没有网球的时候,羽毛球的场地就算大的了。我打过多年羽毛球,曾经很喜欢,还带领系队打过天津大学团体比赛的亚军。后来大四的时候,看过学校的网球比赛,那击球声很吸引人,让我开始喜欢网球了。”   没有教练,梁佩晨的网球旅程从一本七十年代的网球书开始,那是一本还把网球当成绅士运动的书,讲究动作、讲究技巧。因为喜欢,他能翻书无数遍,能熬夜看网球比赛,能坚持每天对墙打球。       “从来没有老师教我打球,我都是跟墙打的,我有一本很好的书,那本书现在肯定买不到了,大概七十年代出的一本书,叫《世界名手谈网球》,讲的是桑普拉斯的师爷辈那时候的网球。那本书非常好的地方是:一本入门教材用的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选手们对网球的理解和讲解,并配有分解动作和连续动作的照片和图片,比如说正手动作,有分解图片和连续图片,可以把整个动作的过程看得很清楚。对着墙练习的时候,就可以琢磨这个球怎么能打好或者为什么打不好。另外,伦德尔、埃德博格那一代人的几乎所有高级网球比赛电视转播,我熬夜都要看,因为看比赛就可以验证书上讲的和电视上那些世界顶尖选手的表现是不是一样的。看着书,对着墙,我就是这么学的打网球。现在打网球有二十年了,我从没找过教练(并不是不该找教练)。   七八十年代的网球,并不鼓励依靠大炮式的发球,也不欣赏大威廉姆斯那样的左右开弓,我感觉那时候的网球很细腻、很生动,很重视技术、战术,展现出多样的风格,能感觉到很丰富的内涵,所以我对网球的理解是那样的。那时候不常见男选手用双手打反手,我特别喜欢海宁,那么瘦小的女选手反手是用单手打的,她很好的把握着自己的身体和动作。   如果我学网球的那本书的作者有一个目的是让看书的人爱上网球运动的话,我觉得它达到了。”   打网球二十年,梁佩晨用过不少的网球拍,有开始学球时候和同学借的、去旧货市场淘的;也有工作以后朋友送的、自己买的。他说他很幸运:最喜欢的球拍正是我固定用的第一支网球拍――那只拿在手里犹如手臂被加长了一样和自己融为一体的球拍。现在,他每次打球还随身带着那只拍子(已成备用)。   “二十年前,我曾经有一捆网球拍,多是木头的。因为我看的网球本书上讲过某种发球的动作就好像把拍子甩出去的动作。要尝试那个动作就试着把拍子甩出去,结果把很多拍子都摔烂了。现在只剩下一只我认为最好的木拍还保留着(这只拍子没舍得摔过),但是那些都不是我真正固定用的第一支网球拍。   我的第一支固定用的网球拍,是PROKENNEX拍子,一直用了十多年,是我大学毕业前父亲在香港工作的时候买来带给我的。我一上手就觉得非常合适,用起来的感觉就像手被加长了一样,甚至不觉得那是一个打球的工具。但是我三十五岁以后,因为体力和力量下降那只拍子开始不顺手了。虽然我不再用那只拍子了,可是我到哪里打球这都还会随身带着它。”      “网球与足球让我平衡自我与团队”   运动,对于大部分人只是生活的调剂。可是对年轻时的梁佩晨却曾经几乎是生活的全部,毕业头两年每个星期一场足球、两场网球,四五场羽毛球,以至于他当时的单位领导会说:“小梁的工作是业余生活,运动才是工作”。    “我是比较任性、冲动的性格,至少年轻时是那样,还贪玩。这性格使我经常带着伤运动,练习网球的发球把肩膀甩伤了,从来没治过,以至于现在基本打不了高压球和上手大力发球。因踢球受伤使我无法用右脚大力射门,但也因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