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跑跳运动员髂径束摩擦征损伤机制解剖学力学分析.docVIP

田径跑跳运动员髂径束摩擦征损伤机制解剖学力学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田径跑跳运动员髂径束摩擦征损伤机制解剖学力学分析

田径跑跳运动员髂径束摩擦征损伤机制解剖学力学分析   【摘要】通过对田径跑跳项目运动员运动训练中髋、膝关节的运动特点、力学特征和髋、膝部解剖变化的研究对髂径束摩擦征损伤机理进行了探讨,为预防其发病、健康训练提供支持。   【关键词】田径运动员;髂径束摩擦征;损伤机制;解剖学   An Anatomic and Mechanic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Iliotibial Tract Frication Injury in Running and Jumping Athletes   HU Xiao-hai, WU Yan-bi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This paper tackles the mechanism of Iciotibial tract frication injury injury mechanism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movement features,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natomic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of the hip and knee in running and Jumping athletes training,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advic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juries and for harmless training.   【Keywords】 athletes, iliotibial tract of friction injury,injury mechanism,anatomy      1研究目的   髂径束摩擦征是指下肢运动时髂径束与股骨凸起处摩擦过多而导致其增厚、硬化挛缩,伴下肢局部疼痛,偶可伴随听得见或可感觉到声响,疼痛部位可表现为髋或膝外侧处。按疼痛部位不同,发生在髋关节处称“?响髋”,发生在膝关节处称“跑步者膝”。笔者在田径教学训练和运动损伤的教学及临床治疗中发现,在从事运动训练的人群中田径跑跳项目运动员髂径束摩擦征的发病机率相对较高,多见于支撑侧髋或膝关节。由于伴有疼痛,除对运动员运动训练有影响外,对运动员精神也有一定的不良刺激。但很多教练员、运动员都对此了解甚少,甚至发病之后才由医生口中得知,而且也不知道具体预防办法。论文通过对田径跑跳运动员髂径束及其周围肌群结构局部解剖特点以及跑跳项目动作特点的分析,结合临床查体,发现运动员人群的诱因主要是髋膝部慢性运动损伤或过度的活动,使髂径束紧张度增高,从而在髋、膝关节进行主动伸屈、内旋活动时,过度紧张的髂径束与大转子或股骨外上髁摩擦增强,出现变性挛缩、进而疼痛出现。特撰写此文,为预防其发病、健康训练提供支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田径跑、跳运动员髂径束解剖特点与损伤机制   2.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临床诊断法、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髂径束及其周围肌群解剖学特点   3.1.1髂径束解剖学特点   髂胫束是人体中较为粗大及致密的结缔组织膜状结构,是髋、膝关节外侧固定的重要结构之一。髂径束从髂嵴前份外侧唇开始向下,覆盖髋关节外侧,在股骨大转子处明显增厚呈扁带状下延并覆盖膝关节外侧,呈爪状束带,止于胫骨外侧髁、胫骨粗隆、腓骨头,各束止点均与骨膜附着紧密。其在髌骨上缘至阔筋膜张肌之间的部分,还有部分深层纤维止于股骨外侧髁处膝关节囊〔1〕 。髂径束主要的功能是使髋关节外展和阻碍胫骨内旋、伸直膝关节。用力收紧大腿肌肉时可以在大腿外侧摸到髂径束。髂径束的血供来源较少,如果供血血管所在肌肉发生痉挛,则很容易使髂径束缺血,而发生变性。   3.1.2髂径束周围肌群结构的解剖学特点   髂径束在走行过程中,由于途经股骨大转子处有来自后方的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三块肌肉的肌腱移行并融合,前外侧又有阔筋膜张肌肌腱移行于髂径束中〔2〕,下半部仅与少量肌性结构融合,故髂径束相连之肌群主要为为髋周肌群。    肌群协同作用   运动时相:前外侧的阔筋膜张肌近固定收缩时,主要使髋关节前屈,远固定收缩时,使脊柱前屈和骨盆前倾。后面的臀大、中、小肌,近固定收缩时,主要使髋关节后伸,远固定收缩时,使骨盆后倾。臀小肌与臀中肌前部纤维和阔筋膜张肌与收肌等协同作用内旋髋关节;臀大肌、臀小肌与臀中肌后部纤维在梨状肌、闭孔内、外肌等协同作用下外旋髋关节。   静力时相:下肢上抬悬空时,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