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基强松龙对深低温停循环大鼠脑保护作用研究
甲基强松龙对深低温停循环大鼠脑保护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大鼠脑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R1(NMDAR1)表达的影响,探讨MP对DHCA大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制作大鼠DHCA模型。雄性SD大鼠1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DHCA模型组和MP处理组。观察DHCA 60min,再灌注2、6、12h及1、2、3、7d时NMDAR1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HCA模型组和MP处理组大鼠NMDAR1蛋白表达均升高,于1d到达高峰,后逐渐降低,于再灌注7d恢复至正常水平。MP处理组大鼠再灌注后2、6、12h,1、2 d 5个时间点NMDAR1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脑组织超微结构观察发现MP能抑制DHCA脑细胞凋亡。结论 MP对DHCA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与抑制NMDAR1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甲基强的松龙;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R1;脑保护;蛋白表达
[中图分类号]R33;Q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62(2007)04-0283-04
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技术自上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及大血管手术中,但其可能并发脑损伤的问题尚未得到较好解决,DHCA术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病率高达4%-25%。DHCA手术后患者近期不同程度出现手足舞蹈症、抽搐,远期出现认知障碍,儿童出现智力发育障碍等神经系统并发症。DHCA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突触前兴奋性氨基酸(EAA)大量释放和再摄取减少,从而激活突触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和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戊丙酸(AMPA)受体,引起大量K+外流和Na+、Ca2+内流,造成渗透分解和Ca2+相关性损害。本实验通过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对DHCA大鼠脑NMDA受体1(NMDAR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早产儿培育箱、自制大鼠冰窝、水合氯醛(南京市儿童医院提供)、MP(美国辉瑞制药公司)、NMDA受体R1(santa Cruz公司),羊抗兔即用型SABC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SA1022(武汉博士德公司)、DAB显色剂(武汉博士德公司)、多聚赖氨酸(美国Sigma公司)、荧光倒置显微镜(德国蔡司)、801???像分析系统(江苏捷达)。
1.2 动物
成年健康雄性普通级SD大鼠(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175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15只;B组(DHCA模型组)和C组(MP处理组)各80只,每组再分为DHCA后2、6、12h,1、2、3、7d共7个小组,每小组10只,其中DHCA后6h、1d两个组为15只。术前6h禁食禁水。A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不降温不阻断;B组深低温停循环60min;C组于深低温停循环前30min腹腔注射MP,剂量为30mg?kg-1。
1.3 大鼠DHCA模型建立
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2 mg?kg-1,5%水合氯醛6ml?kg-1腹腔注射麻醉,大鼠仰卧固定于实验台上。温度计插人肛门3cm,用胶带将其与鼠尾相固定,监测肛温。
颈部正中切口,分别游离两侧颈总动脉及左、右颈外动脉,并双重过线。游离一侧股动脉,动脉置管,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后,用肝素充满连接管后接压力换能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电变化及外周血氧饱和度。最后将大鼠放入特制的冰窝,物理降温,每隔5min记录体温、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调整降温速度。当肛温降至21℃时,将大鼠取出,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后,经左股动脉进行肝素化(肝素钠300IU?kg-1)。随后用24G静脉留置针顺行穿刺左颈外静脉,扎线固定后与三通相连。接着阻断两侧颈总动脉,最后用24G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颈外动脉,扎线固定留置针,与左侧颈外静脉的静脉留置针相连,开始转流。转流后,将体温维持在(21±1)℃之间,并记录体温、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停循环60min后,拔出颈外动脉处留置针并结扎,回收其管道内血液,经左侧颈外静脉输入,再退出其管内留置针并结扎。最后松开两侧颈总动脉处动脉夹,恢复颈总动脉血流,检查穿刺处无出血后,逐层缝闭切口。然后将大鼠放人35℃早产儿培育箱复温,恢复正常体温4h后放置室温下正常饲养。
1.4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MDAR1蛋白表达
各组取10只大鼠于DHCA后相应时间点,用含4%多聚甲醛的0.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