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骨质疏松症研究综述.docVIP

针灸与骨质疏松症研究综述.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与骨质疏松症研究综述

针灸与骨质疏松症研究综述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针灸治疗 综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一般认为雌激素的降低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与遗传、年龄、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主症见腰背四肢疼痛、体态改变以致出现“龟背”甚至骨折,可分为三大类:①原发性又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由破骨细胞介导,最常见于绝经不久的女性(多在51~65岁),为高转换型;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以后发生,与高龄、慢性钙缺乏、骨形成不足有关。②继发性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血液病、胃肠道疾病、长期卧床、制动等。③第三类为特发,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多数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药物治疗。虽然治疗oP药物众多,但都存在一些问题,如价格昂贵,长期使用副作用大等。近几年来我国运用传统针灸疗法治疗oP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上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骨质疏松症的传统中医病因病机      骨质疏松的临床主证及发病机理当属中医的“肾虚腰痛”、“肾精不足”、“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肾密切相关。肾藏精生髓主骨、主水、主生殖和生长发育。肾藏精,精化髓,髓居骨中,骨赖髓养,所合在骨,故“肾主骨”。当肾气充盛之时,精髓饱满,骨得以精髓的充分滋养而坚固有力。中老年人由于肾气虚衰,冲任不足,精枯髓少,充养乏源,骨失所养,则骨体枯槁,无以作强,则发为腰膝酸软、行走不便的骨痿或骨痛、骨痹。由此看来本病的发病关键是“肾虚”。故《内经》中有“骨痿者,补肾法治之”的明确论述。欧阳钢等从衰老、女性生理特点、病因及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等方面探讨了脾胃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根据以上理论,采用补脾健胃、健脾补肾法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上收到较好的效果。      2 针灸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以补肾健脾、温阳通脉为治疗原则,从肾论治为本,健脾生精为纲,??临床所选用经脉、穴位方面来看,涉及到膀胱经、肾经、脾经、胃经、胆经、督脉等经脉,但最常用的经脉是膀胱经、胃经、督脉。所选穴位以肾经、脾经表里经穴位应用为多,肾俞、脾俞、足三里使用频率最高。以缓解疼痛为目的的取穴多以疼痛好发部位局部取穴,配合循经取穴。      2.1针刺疗法 吴明霞等针刺治疗18例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主穴取大杼、大椎、命门,配穴取悬钟、膈俞、足三里,施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10次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85天后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均有提高。欧阳钢等采用补脾健胃腧穴(足三里、三阴交)、李祥炜等采用健脾补肾腧穴(足三里、三阴交、关元、肾俞、太溪)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明显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雌激素、睾酮、血钙等水平,而且还能显著提高患者腰椎的骨密度。王东岩等治疗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取背俞穴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补肾壮骨、健脾和胃,使用呼吸开闲补法。对照组口服钙剂,经连续治疗6个月后,针刺组腰椎骨密度明显提高。针灸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显著改善胃肠对钙、磷等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抑制矿盐丢失,使机体处于一种高代谢转换状态。促进骨形成、吸收和再建。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针灸可提高男性血中睾酮含量,降低血中雌二醇含量。提高女性血中雌二醇含量,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防止骨丢失,增加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针灸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促使机体内环境趋于保健状态的平衡稳定。      2.2艾灸疗法 张丽治疗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隔药饼灸50~80壮后,腰膝酸痛、疲劳等症状明显好转;采用GMY-1型,y光子吸收扫描骨密度测量仪测定尺骨茎突上3cm~8cm桡尺骨段骨密度。艾灸后骨密度平均值较灸前增加,证实药灸具有温肾壮骨之功,能调节老年骨密度,有助于骨的保健。居贤水等观察21例平均63岁的男性受治者,艾灸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虚症状,表现为腰脊板滞、足膝酸软、足跟疼痛、头晕耳鸣、神疲乏力等。当艾灸30~40壮后上述诸症明显好转;尺骨茎突上3cm~8cm间桡尺骨段骨密度也由艾灸前的0.6968g/cm2:±0.1116g/cm2上升为0.7933g/cm2±0.1316g/cm2(60岁以上骨密度正常值为0.784g/cm±0.0889g/cm2)。卿多舜等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设艾灸组15例,用补肾药条(陈艾绒、淫羊藿、补骨脂、五加皮、黄芪、当归尾、杜仲、桂枝、怀牛膝等),每次灸5min,10次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结果骨密度有所提高,但尚未达正常水平。张氏用当归、熟地、蛇床子等补肾温阳通络中药制成药饼覆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