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治疗汗症临床体会
针灸治疗汗症临床体会
【关键词】 针灸;合谷;复溜
合谷、复溜是临床常用的学位,两穴相配,各采取不同的补泄手法,对汗液会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即先补合谷,后泄复溜可以发汗;先泄合谷、后补复溜可以止汗。
合谷,乃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属气为阳(五行属火),与手太阴肺经互为表里。肺主皮毛。又主一身之气,气体轻清,走上走表,故针刺其穴可清宣肺气,疏散邪热,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热病无汗,多汗……”[1]。复溜为足少阴肾精之经穴,属金,金者肺经,水之母也,为阴。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又主一身之表,为卫气所居,针刺其穴可补肾阴,培化其源,以助膀胱之气升华而固卫,亦能调节人体阴阳以臻平衡,主治“水肿,腹胀泄泻……盗汗,热病汗不出,汗出不止”[1]。以上表明:两穴有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一脏一腑一为宣发泻热,一为固护调补,能使无汗或多汗的病理状态趋于正常。两穴相配互用,各施其不同的补泻手法,更能增强对汗液的双向性调节作用。
1 发汗法
发汗法一般适应于外感风寒,卫阳被郁所致之表实证,法当先补合谷,后泻复溜。补合谷可先使卫阳焕发,皮下温度增高,汗孔疏松,为排汗疏通道路,随之泻复溜,可激发经气,推动体内津液随所疏通之道路(汗孔),汗出表解而治愈[2]。汗出法亦可对体内水液代谢失调所致之水液内聚,或阴液亏损不能输布于周身而出现的无汗之证,通过针刺其穴,可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已趋正常,是汗孔开阖适度。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说:“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诚为见地之谈。
例一:刘××,男,26岁,农民2005年7月15日初诊。
主诉:发热恶寒,无汗烦躁,头痛眼胀,全身似捆绑难忍五天,加重两天。患者曾于发病当日在西医门诊求治,注射安痛定,柴胡注射液四次后,头痛似轻,但余症尚存,后又转中医门诊,投银翘散加减两剂后,不但仍无好转,而且头痛加重,故又转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检查:体温38.8℃,脉紧数,舌苔白,质干,少津。辩证:为寒邪束表,腠理闭合,经络被阻,汗窍不通,里阳被郁之证,法当汗之,以输其太阳经脉。主穴:合谷(双)先补(烧山火),复溜(双)次泻(透天凉)。配穴:京骨(左)后补(烧山火),列缺(双)再泻(透天凉)。先补合谷可散表寒,开腠理,振奋卫阳达表;次泻复溜以发汗。而清里热,京骨为足太阳之源,施以后补,协助合谷增强其效,列缺乃手太阴之络,施以泻法者,以沟通表里两经,促其宣发。针后自当汗出身轻。竖日复诊,上证皆除,唯有身疲头晕。取足三里(双),内关(双),均施以捻转轻补手法,以调理扶正。
2 止汗法
止汗法可适应于人体阴阳脏腑偏盛偏衰所致之各种汗证。如邪入阳明气分,阳热蒸腾,体内阴津外泄之蒸蒸大汗,亦可适应于病变在发展转归时正邪相争所出现的战汗,并且对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所致之头汗,以及经络被阻之半身汗、手足心汗等。虽然病变性质上有寒热虚实之不同,阴阳表里之各异,但均以先泄合谷,后补复溜之法调治之。先泄合谷可激发诸经之气,增强祛邪能力,调节汗孔开阖;后补复溜能调补肾阴,益气生津,护表固卫[3]。邪祛津回,卫气外固,汗孔收闭,偏盛偏衰的机能恢复正常,其汗自止。如元代王国瑞在《玉龙歌》中说:“无汗伤寒泄复溜,汗多宜将合谷收。”《针灸大成》亦说:“多汗:先泻合谷,后补复溜。”皆为有得之言。
例二:周××,男,28岁,农民,2006年3月27日初诊。
主诉:手足心出汗半余年,加重一月。患者曾于半年前在田间劳动,偶遇一蛇惊吓,当即全身冷汗,心慌气短。嗣后,常有手足心汗多,上肢战抖,口干少眠,便秘尿黄等证。先后治疗2~3个月,西医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给于谷维素,六合维生素,鲁米那之类;中医以朱砂安神丸,牡蛎散,补中汤等药投治,均未取效,后转我科治疗。检查:精神尚好,体型胖实,手足心肤色正常,多汗,若两手握拳少顷,即手心汗出如淋,足心之汗常湿透鞋袜,额面部亦出汗较多,上证每于精神紧张时加重,脉沉稍数,舌质红少津,苔淡。辩证:此乃惊恐后阴阳失调,经脉阻滞,导致阴经郁热熏蒸津液,从手足心等处外泄,而为手足心汗证,法以调阴阳,通经脉,清泄在里之郁热以止汗。主穴:合谷(双)先泻(透天凉),复溜(双)次补(烧山火)。配穴:内关(双)后泻(透天凉)。内关为手厥阴之络,又与阴维脉相交会,以联络和疏通表里诸经,并助其主穴以解内在之郁热。上穴1次/d,十次后手足心之汗证大减,余证亦随之而减轻,效不更穴,又按上法针刺15次而愈。两年后随访,未在复发。
3 自汗、盗汗调治法
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均为机体抗病能力低下的虚弱反应,法当调补阴阳,使低下的机能旺盛起来,宜取合谷,复溜,合谷宜轻泻,复溜宜轻补,何以使然?乃因一为手阳明之“源”,“源”者本源,原气之意,其本质具有能反映本脏腑气血盛衰,邪正消长的病理变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