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心理学5章幼儿心理发展PPT
攻击行为可以依不同标准分为不同类型。 按目的分: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按性质分:反社会性攻击、亲社会性攻击、被认可的攻击。 按表现形式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关系攻击。 2、攻击理论 ①从遗传角度阐释攻击 本能的观点:死本能指向外界 习性学观点:个体间生存冲突 生理学观点:脑区的异常所致 2、从环境角度阐释攻击 挫折-侵犯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一般情感攻击模型(GAAM) 综合理论 挫折-攻击理论最初由多拉德提出。他认为,攻击行为总是和挫折有关。当个体遭受挫折后,总会表现攻击行为,最觉的是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 该理论强调攻击行为是一种观察学习的过程,其形成基于强化过程(包括直接强化和替代强化)。 道奇认为,个体之所以表现出攻击行为,是因为存在一个相应的信息加工流程,该流程包括编码社会线索、解释社会线索、建构社会目标、产生问题解决策略、评价各种策略的有效性和选择反应、实施反应等六个步骤。 一般情感性攻击模型(简称GAAM)由安德森提出。该模型包括短时效模型和第时效模型。短时效模型包括四个阶段:变量的输入、当前内部状态、评估过程和结果输出。长时效模型强调,个体重复暴露在视频暴力游戏中,将学习并强化与攻击性相关的知识结构,包括攻击性的信念和态度、攻击性的知觉模式、攻击性的期望模式、攻击性的行为脚本、攻击性脱敏。这些知识结构会导致攻击性个性成分的增加,从而出现新一轮攻击循环。 保梅斯特等人提出,高自尊者和低自尊者一样,也会做出侵犯行为。通常是个体的自负感受到威胁时,也可以说是在自尊感受到威胁时,更容易出现攻击行为。 3、攻击行为的发展趋势 ①婴儿期攻击行为的起源 马琳·卡普兰及同事(1991)发现,1岁末的婴儿工具性攻击的种子已经开始萌发了。 2岁的婴儿因玩具产生的冲突数量有增无减,但有些情况下(特别是玩具资源不足时),他们能较多地采用协商和共享而非攻击的方式解决冲突。因此,早期的冲突并不必然意味着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②攻击行为的发展趋势 总体而言,童年中期由于个体学会了用友好有方式解决大多数争端,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的总体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此时敌意性攻击却有轻微上升的趋势。 攻击行为发展的总趋势: 工具性 敌意性 身体攻击 言语/关系攻击 攻击行为 反社会行为 4、性别差异 虽然攻击行为发展趋势适合所有儿童,但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资料显示(Harris,1992),男性的身体攻击、言语攻击的平均水平一般高于女性。但年龄很小的男孩并不比女孩更具有攻击性,如卡普兰及其同事发现,在以女孩为主体的游戏群体中,1岁儿童对玩具争执多采用强制和攻击性的解决方式,在玩具资源不足情况下,男孩为主体的群体会比女孩为主的群体更倾向于采用协商和分享的方式解决问题。 2.5 ~ 3岁期间,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才比较明显( Fagot,Leibch O′Boyle,1992) 。男孩比女孩更具有攻击性。 但近来的一些研究显示,男孩之所以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是因为以往研究关注的是外显的攻击行为,而实际上女孩内隐的敌意行为可能比男孩更普遍。 5、个体差异 儿童攻击性水平有很大的差异,且少数儿童的行为可被称为习惯性攻击。研究者对中小学生攻击行为发生率分析发现,其中一小部分青少年是大多数冲突的参与者。卷入冲突的一部分是高挑畔者,还有10%~15%是经常受这些挑畔者欺负的同学(Olweus,1984)。 研究者将两类高攻击性的儿童区分为主动攻击者和被动攻击者。 主动攻击者(与非攻击性的青少年比)非常自信地认为,攻击会使他们“赢得”切实利益,而对其他儿童的控制能够提高他们的自尊,其他儿童通常在他们动用恶性伤害行为之前表示屈服。所以,对主动攻击者而言,表现自己的力量是其获得个人目标的一种工具性策略。 被动攻击者则表现出高水平的敌意、报复性攻击。他们往往对他人持怀疑和警惕的态度,经常把他人看做好战分子,认为自己应该对他们采取强制性方式。 主动攻击者指那些容易实施攻击性行为,并把攻击行为作为解决社会问题或达到其他个人目标的一种手段的高攻击性儿童。 ~指倾向于对他人做敌意意图归因,不能很好地控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