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药]CT诊断学总论
CT诊断学总论江苏省中医院 殷长俊 计算机体层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 CT发展史 CT设备及成像原理 CT图象特点 CT检查技术 CT图像的分析与诊断 CT的临床应用 CT发展史 CT设备 CT成像原理 CT的进展 CT的进展 CT成像的优越性 CT图象特点 CT图象特点 CT图象特点 CT图象特点 CT图象特点 不同窗宽、窗位的CT图象 CT图象特点 CT图象特点 CT图象特点 CT图象特点 CT检查技术 CT检查技术 CT检查技术 CT检查技术 CT图像分析与诊断 CT图像分析与诊断 CT诊断的临床应用 CT诊断的临床应用 CT诊断的临床应用 1、了解扫描的技术与方法; 2、窗口技术; 3、仔细观察每一幅图像,然后通过思维而构 成某一器官或结构的立体图像; 4、以形态和密度两方面分析每一器官。 形态方面主要观察器官的大小、形态、轮廓。 密度方面要观察有无一致性或局限性密度增高 或减低。病灶密度低于所在器官或结构,称低密度 灶;病灶密度高于所在器官或结构,称高密度灶; 病灶密度与所在器官或结构相等,称等密度灶; 若病灶兼有高、低、等密度,称为混杂密度灶。 5、对于增强扫描,要与平扫图像对比观察, 分析病灶有无强化、强化程度及强化形式,以利 于定性诊断; 6、 全面而细致的观察,辨别正常或异常; 发现异常时,经过分析,以影像表现为基础提出 初步的病理改变,有时需要提出几个可能; 7 、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以期得出比 较正确的诊断。 原则:掌握优势,合理应用。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CT诊断价值较高, 应用普遍。 2、头颈部疾病的CT诊断也很有价值,应用 较普遍。 3、胸部疾病的CT诊断,随着高分辨率CT的 应用,日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4、? 心脏及大血管CT诊断价值的大小取决于 CT装置。多层螺旋CT及电子束CT有独到之处。 * * CT是现代航天技术、电子技术、计算 机技术和数学相结合的产物,为临床提供 了一个崭新的无创伤、无痛苦的影象诊断 手段。 1917年由澳大利亚数学家Radon证明了CT的数学 基础,即任何物体可以从它的投影无限集合来重建其 图象。 1963年由美国科学家Cormack发明了用X线投影数 据重建图象。 1969年由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基于这些理论制成 了第一台头颅CT机。 1974年由美国工程师Ledley设计出了全身CT机。 1979年Hounsfield和Cormack教授一起获得了诺贝 尔医学生理学奖。 分辨率 CT发展史 CT机基本结构 1、 扫描装置:由X线管(发射X线),探测器 (接收X线)及准直器(位于X线管前方,它调节X 线束的宽度)组成。 2 、计算机系统:是CT机的神经中枢和心脏。 担负操纵整个扫描过程,处理和运算扫描数据,进 行图像的重建和显示等重要工作。 3、 外围设备:包括显示终端(扫描图像的显示终 端和显示各种程序文件、指令等文字材料的计算机终端)和 资料存储设备(磁盘机、磁带机和软盘机等)两大类。 CT基本原理为X线管发出的X线束(高度准直) 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断面扫描,由 探测器接收、测定透过该层面的X线量,然后经放 大并转换为电子流,再经模/数转换器(A/D)转换 成数字,输入计算机储存和计算,得到该层面各单 位容积(体素)的X线吸收值,后经数/模转换器 (D/A)在阴极射线管影屏上转成CT图像。临床上 将此图像再摄于胶片上或用其他的介质存储。因此, CT图像是计算机计算出的图像。 CT机沿用至今,无论从技术设计,硬件 结构和软件功能等方面均有很大的进展。 机械运动方式:平移-旋转→旋转-旋转→ 滑环运转(螺旋)。 机型的发展:头颅CT机(几分钟/层)→全 身CT机(几秒/层)→螺旋CT机、电子束CT机 (16层以上/秒)。 CT扫描方式的进展:间隔层面式扫描和采 样(普通CT)→连续容积式扫描和采样(SCT. EBCT)。 CT检查技术的进展:平扫,增强→动态增强→双 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