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区护理脑卒中课件
是一组以急性起病、迅速出现 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 脑血管性临床事件,通常包括脑梗 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 氧→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70%~80%的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小动 脉硬化,因血压骤升→血管破裂所致;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表面血管破裂→血 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 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及复发率高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为250/10 万人口,据世界第二位; 我国城市居民的死亡顺位中脑 卒中列首位,农村居于第二位。 全国脑卒中存活患者达到600~700万人, 其中约:3/4存在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 失,重度致残者约40%; 脑卒中复发导致患者已有的神经功能 障碍加重,并使死亡率明显增加; 脑卒中一年内复发率为25%~30%, 第二年复发率为17%~23%, 约1/3~1/4的患者2~5年内复发,其中 复发一次约占74%,最多者可复发8次。 发病率、死亡 率呈明显地理 分布差异。 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呈 现由北向南、从高到低的梯 度递降。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 危险性持续增加, 性别:男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 率普遍高于女性,老年女性发病率 增加,其发病率有接近男性趋势 遗传性:种族和家族遗传性。 ◆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 心脏病: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与脑卒 中密切相关;心房纤颤是脑卒中的一 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 ◆ 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 血脂异常:TC、LDL↑HDL↓→脑卒 中,降脂治疗→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 吸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 危险度随吸烟量而增加。 ? 饮酒: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 直接相关性。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 精中毒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 肥胖: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 ?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血管狭窄程度 越重,脑卒中的发生率也越高。 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 起病情况:询问起病时间、方式有无 诱发因素,前驱症状和伴发症状 既往史及家族史:有无高血压、糖尿 病、高脂血症、短暂脑缺血发作(TIA) 史,有无家族脑卒中病史。 ◆ 脑梗死:常在安静休息时起病,主要 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 ◆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在情绪 激动、兴奋、活动过程、用力等情况 下发病,常伴头痛、呕吐,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日常生活状况:生活习惯,饮食、睡眠、运动、嗜好。 ◆ 心理社会状况:性格、兴趣、爱好、情绪、个人精神 信仰、认知判断能力工作性质及内容等。 ◆ 家庭环境:居住环境,如室内布置有无障碍物、地面 是否防滑、卫生间是否安装扶手、澡盆底有无防滑垫 等;家庭成员的年龄、健康状况、护理能力等。 ? 身体评估:生命体征、认知状态、头颈部及四肢检查 运动功能评定:偏瘫肢体运动、 感觉、平衡和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言语功能; 认知障碍的评定。 焦虑、抑郁;上肢综合征等评定。 血液检查: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 检查和凝血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脑血管 造影(DS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脑脊液检查: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运动障碍、共济障碍、感觉障碍 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肩部功能障碍:肩手综合征 其他障碍:大小便障碍、失用 综合征及误用综合征 ? 一级预防:发病前的预防,积极控 制各种危险因素,有效降低发病率。 ◆ 大众预防策略:全民健康教育,积极 治疗和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 ◆ 了解自己的血压:定期体检,保持 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良好的心态 。 积极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检、 预警和预防,有效识别和筛选 高危个体,防止脑卒中发生。 积极治疗和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 脑卒中发病的风险下降。 ◆ 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 寻找原因,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所 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或降 低再次发卒中的危险,减轻残疾程度。 ◆ 预防措施:药物控制和定期健康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