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题学生干预模式研究
问题学生干预模式的研究
(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急剧变化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挫折。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后如果不能恰当地进行调整和处理,就会逐渐成为家长、教师眼中的问题学生。
一般对问题学生的定义是道德有严重偏差的学生。我们这里指的问题学生是广义的问题学生,主要表现为学校生活的不适应。包括性格发展上有偏畸问题、学业上存在障碍、或者道德品质上有缺点的学生。
杭州市在1987年对全市近3000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大约有16.79%的学生存在各类心理卫生问题。杨宏飞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一文中指出,10%~30%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其比例在逐年上升。徐慧华等在“中学生心理卫生现况调查及干预”研究中对六所学校用康奈尔健康问卷筛查,结果显示存在各种心理障碍的男生为16.73%,女生为16.67%。而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又影响其行为的发展、工作成就、生活质量等诸多方面。
上海陈美娣等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检出率为15.7 %,各类型学习困难的智力水平、语文和数学均分都显著低于正常学生。
目前,在严峻的学业竞争压力和快速变革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凸显,甚至有个别孩子走向极端,发生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中小学生自虐、自杀或发生反社会行为等事件屡见报端。上海医学院与上海教科院普教所2004年对2500名青少年学生的调查表明:24.39%的学生有过自杀的念头,5.85%的学生有过自杀计划,1.71%的学生自杀未遂。
这些数字提醒着我们要加大力度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切实措施帮助学生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
二、问题学生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
(一)问题学生的类型
学生生活短短十几年,要求学生脱离幼稚,逐步蜕变到成熟乃至适应社会,这是个人一生中变化最大、压力最大、竞争最残酷的一个时期。这个过程中的学生们,即没有褪去幼稚的一面,又仿佛已经是“小大人”了,身心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个人的能力、毅力和情感都在经受史无前例的考验,所以学生难免会有迷茫、困惑、不知所措。在中小学,问题学生成为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最常见的现象。问题学生说明了他们遇到挫折、不适应现阶段的学校生活。
综合文献研究和实践观察,我们可以将中小学校问题学生简单概括为以下类型:
1、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厌学、学习焦虑、学习疲劳、学科发展不平衡、考试焦虑和学习困难等。
2、家庭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家庭关系紧张、负疚心理和单亲家庭的特殊问题。
3、人际交往问题,包括与同学相处、受人冷落、群体压力等。
4、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和思维的异常,如焦虑、恐怖、冲动、身体症状、自责、过敏、孤独、依赖性强,抗挫折能力弱、自卑、自制力比较差等。
5、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德育问题,如行为幼稚、嫉妒、逆反、偷窃、违纪、打架、吸烟、网络成瘾等。
6、青春期问题:主要有体象烦恼、性别角色的混乱、暗恋、异性间的过密交往、怀孕等。
(二)问题学生形成的过程
学生问题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它包括许多复杂的影响因素,是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产物。学生问题一般都是从小的行为问题或学业问题慢慢积累而来的,是学生遇到挫折、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逐渐形成的。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产生过程中,虽然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很重要,但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问题的产生由外界诱因,中介变量和心理生理行为反应三个部分组成。外界诱因主要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挫折、不良诱惑、困难、突然的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学习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中介变量有很多因素,主要包括认知评价、应对挫折的方式、社会支持和控制感等;心理生理行为反应主要是各种情绪反应及行为指标的变化,情绪反应中最常见的是抑郁、焦虑。由于各种消极的生活事件及对这些生活事件采用不恰当的应对策略,学生就会产生情绪障碍和行为偏差。我们在问题学生身上看到的心理行为反应其实是这个过程的最后一环。
已有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应激生活事件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来自学校人际关系和异性关系方面的压力会更多地引发出人际敏感性、精神病性和偏执方面的心理问题,学业压力和家庭经济困难会引发更多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来自与父母沟通和社会负面事件方面的压力会引发更多地恐惧和敌意行为,而家庭重大变故会导致出现更多生理的问题。
图一、学生问题形成中外界诱因,中介变量和心理生理行为反应三者的关系
(三)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
外界诱因又可以分为重大事故和日常烦恼两方面。例如:郑全全等人在“高中学生心理应激及其中介变量的研究”中将中学生的应激源分为学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镍镉镍氢电池原理及充电方法.doc
- 镜头下80年代中国彩照.doc
- 长亮科技2012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ppt
- 长安汽车在徐州市场上营销策略分析正文.doc
- 长城集团关于公司募集资金2012年度存放与使用情况鉴证报告.pdf
- 长方体体积认识和体积计算.ppt
- 长荣股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pdf
- 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与实现.pdf
- 门磁开关安装方法与技巧.doc
- 长江流域棉区Bt基因棉关键生理代谢特征与棉盲蝽危害相关生理指标研究.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