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显示系统-第五章 X线电视系统.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影像显示系统-第五章 X线电视系统

第五章 X线电视系统 2005年11月3日 本章主要讲述以下问题: 1、X线影像增强器 2、X线电视摄像管 (一)X线影像增强器 1、发展史 1942年张伯伦(W.E.Chamberlin)在放射学杂志上提出抛弃荧光屏透视影像亮度贫弱现象,恳切希望利用当代电子技术创造出新的、透视影像更加明显的装置,把放射工作者从黑暗的透视中解放出来。这篇论文发表以后,引起某些电子物理学家重视。 1944年Philips公司的G. Holst制成了一种变相管,它是把光变成光电子,再把这种电子在电场加速冲击到发光的荧光屏上,重新形成光像,其输入与输出光的波长是不同的。这一物理过程并没有使影像亮度增强。 1948年美国维司汀豪斯公司J W Coltnon在变相管的基础上制成了变换管,是用磁场使光电子束成像,输出屏影像亮度比输入屏影像亮度增加了五倍,影像的清晰度也较好。 JW Coltnon在这一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高电子加速电压,使具有大能量的电子投射在荧光屏上,这样可把影像亮度增强20倍,便发表了有实用价值的影像增强管结构设想报告。并预言,在影像增强管上可以组合电视,构成x线电视,就能实现白光下透视。 1952年Philips公司的ME Teves等人也提出影像增强管的结构报告,此后不久,第一代影像增强管便问世了。 2、结构 影像增强管也是一个大型的玻璃真空管,管内保持高度真空,管壁外面涂一层黑色敷物作为光的封闭,管内前端有一个面积较大的输入屏,紧贴输入屏的是光电阴极,管壁有聚焦电极,管尾部有一个面积较小的输出屏,在输出屏的前端有一个圆锥形的加速电极(阳极)如图5-1所示,各电极由外部电路供给不同的电压。 构造特性 输入屏 早年的输入屏面上涂敷以银作激活剂的硫化锌镉[ZnGdS(Ag)]荧光粉,这个荧光屏面吸收x线影像量子,而产生荧光影像。荧光影像要求既要有很强的亮度,又要有很高的分辨度,荧光屏面的荧光粉厚度愈厚则亮度愈强,但由于光的散射和反射而使分辨度降低,荧光粉厚度愈薄则分辨度愈高,但亮度却降低了。近年来新型的影像增强管采用了碘化铯[CsI(Na)]荧光粉的输入屏,上述矛盾得到了满意的解决。 碘化铯荧光屏在X线影像照射下产生蓝紫色的荧光影像,具有以下的特点: (1)X线吸收率很高:输入屏产生荧光影像的质量与其X线吸收率大小有关,X线吸收率愈大则影像的质量愈好。硫化锌镉的晶体分布密度为60%,而碘化铯的晶体分布密度可接近100%。碘化铯的原子序数比较高,因此具有很高的X线吸收率。这两种输入屏对x线吸收能力如图5-2所示。 (2)荧光效率高:荧光效率就是输入屏吸收X线后而产生荧光的转换能力,碘化铯输入屏比硫化锌镉输入屏的荧光效率约大2倍左右。 (3)与光电阴极的光谱相匹配:硫化锌镉发黄绿色的光,碘化铯发蓝紫色的光,它们的光谱特性如图5-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碘化铯输入屏的光谱特性与光电阴极的光谱特性基本上是完全匹配的,这就使X线影像和电子影像的转换获得很高的效率。 (4)影像的分辨度很高:由于碘化铯具有高的原子序数,晶体分布密度接近100%,而且膜层很薄,约为100微米左右,使晶体发光的侧向散射大为减少,改进了影像质量,所以碘化铯输入屏和硫化锌镉输入屏比较,不仅量子噪声很小,而且影像分辨度很高,因此碘化铯输入屏的影像质量也好。 光电阴极 利用外部光电效应的锑-铯(Sb-Cs)型的光电阴极。在输入屏上喷镀一层薄的透明层,在透明层上喷涂锑化合物而成为光电阴极,透明层很薄,保持输入屏与光电阴极的紧密结合,以免影响影像的分辨度。当输入屏荧光影像的光子照射到光电阴极面时,另一面就发出光电子而形成电子影像。 静电透镜 静电透镜又称为电子透镜,起着聚焦作用。电子从光电阴极发射出来,受到阳极电场的作用,产生加速奔向阳极,由于电子束本身有散焦作用,破坏了电子影像。因此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必须加入聚焦电极,起着电子的透镜聚焦作用,使电子影像的电子束聚焦,这和光线经过透镜的聚焦一样,不失真地打在阴极后面的输出屏上。聚焦电极有一个或两个,新型的影像增强管具有三个聚焦电极。 输出屏 在锥筒形的阳极后边,设有输出屏,经过加速和聚焦后的电子影像,投射到输出屏上,涂有硫化锌镉荧光物质的输出屏,可以把电子影像转换为荧光影像,颜色为黄绿色,其色调与人眼敏感的光谱相适应,如图5-4所示。 为了提高输出屏的影像分辨度,荧光物质的颗粒很小,并使这些微粒涂敷的密度要大,其涂层要薄(约0.05mm),在涂层上喷镀一层铝膜,使之与阴极相连接。 这层铝膜能接收电子影像激发荧光物质时所产生的二次电子,而且铝膜是一个很好的荧光反射层,可以防止荧光屏因电子猛烈冲击而产生灼伤的现象。 铝膜不仅提高了输出屏的亮度和影像的分辨度,而且也阻止了输出屏的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