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病例讨论1(PPT).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影像病例讨论1(PPT)

影像病例讨论 定南中山医院 王洪玉 ?金某,女,21岁,10F-9,临海上盘人,1年前无意中发现乒乓球大小颈部肿块,质软,活动可,PE锁骨上淋巴结(-),右肺呼吸音低,叩诊浊音,左肺呼吸音清。 病理: 送检材料右侧胸腔囊性肿瘤组织,镜下见囊壁由纤维平滑肌构成,内附纤维蛋白渗出物,囊壁内见较多淋巴细胞,局灶性分布,并见大小不等的囊腔衬覆内皮细胞,部分区域见乳头状增生。免疫标记:CD34内衬上皮(+)Calretinin(-)Des囊壁内平滑肌(+) 病理结果 囊性淋巴管瘤 病因:1.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胚胎时期间胚叶组织遗留在纵隔或间胚叶组织的生发中心自颈部移行到纵隔,由于某些原因,致部分淋巴管未与静脉或其他淋巴管相通,自行闭锁后其内淋巴液储留,逐渐扩张形成淋巴管瘤,可为单房或多房囊肿,或为海绵状淋巴管瘤,其内壁为内皮细胞,外壁为纤维结缔组织。 2.外伤 生长方式:浸润性生长或随周围结构塑形,可伸入血管、气管或肌肉之间, 缓慢逐渐增大,囊内张力高,因而是一种膨胀性改变,周围组织受压变形。 吴某 女 55岁,2天前因左侧额面部肿胀不适于当地就诊,CT提示右侧小脑半球占位性病变,无头痛、头昏。 手术记录:右侧小脑半球肿块,部分与硬膜粘连,边界清,呈白色 病理: 送检结节一侧带一膜状物,镜下见肿瘤细胞大部分呈梭形,呈漩涡状或交叉状排列 .病理结果: 小脑半球脑膜瘤 纤维型. 脑膜瘤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因此常见于富含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的地方, 多有颈内及颈外动脉双重血供。 MR诊断要点:脑外肿瘤特征即灰白质界面内移,蛛网膜下腔增宽,与脑膜宽基底相连。 MR信号与病理亚型:T1WI信号表现与脑膜瘤的病理类型无关,在T2WI上,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的信号有一定的差别:上皮型、血管瘤型及移行型在 T2WI图像上呈现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纤维型以低或稍低信号为主。 脑膜瘤在T2WI上信号的复杂程度与肿瘤的质地有关。一般信号强度低时,常表示肿瘤质地较硬(如纤维型,由于水分含量少,间质成分多所致);而信号强度较高时,表明肿瘤质地比较软(如血管瘤型,由于水分含量多、肿瘤细胞丰富、血管扩张以及微囊变所致)。 陈某、男、34岁,临海沿江镇塘头村人2006年3月26日,头颅外伤出血半天,20年前有外伤史,无手术史。 PE 神志清,心肺(-),右枕部肿胀压痛(+) 手术记录: 枕动脉增粗,扭曲,顶部皮下灰色肿瘤样组织呈浸润性生长,于枕顶部肿瘤下方见陈旧性血凝块,清除约50ml,肿瘤切除范围约15×12cm,边界不清,部分缺损。 病理: 头皮出血性肿块,镜下见梭形细胞增生,细胞细长,波浪状,杂乱排列,数处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组织细胞反应,其中可见个别粗大血管且管腔扩大。 免疫组化:S-100(++) CD34(—) 病理诊断:皮神经纤维瘤,生长活跃,恶性倾向,易复发 头皮神经纤维瘤较少见,有的肿块巨大,伴出血更少见,影像报道少,影像诊断需结合临床、病史。 鉴别诊断:头皮脂肪瘤、血管瘤、黑色素瘤、转移性肿瘤。 潘某,男 62岁,2006年3月28日入院,1周前至当地医院体检B超示脾脏占位,近来稍感头昏乏力,PE:两侧颌下可及数枚黄豆大小肿大淋巴结。 手术记录: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脾脏下极可见一4×4×4cm大小囊状肿块 病理: 送检材料:脾脏破碎标本 光镜所见:送检破碎脾组织,镜下见脾包膜增厚,小梁增厚,并见较多厚壁血管,另见破碎脂肪组织,夹杂薄层纤维组织及较多淋巴细胞。 病理诊断 脾破碎组织结合临床较符合淋巴管瘤 Company Logo LOGO * Company Logo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