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3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PPT
免疫记忆的物质基础 增强的抗原提呈能力; 经抗原初次刺激后亲和力增强的特异性TCR和BCR; 极少量处于静止状态的记忆性T、B细胞等。 一、T细胞介导的免疫记忆 1、记忆性T细胞的来源: 尚不清楚;可能: 来源于少量激活的T细胞; 由部分效应T细胞受局部微环境影响分化形成。 2、Tm细胞的表性特征 CD45RO阳性 初始T细胞CD45RA阳性 3、 Tm产生更快更强更有效的免疫效应 Tm细胞比初始T细胞更易被激活,相对较低浓度的抗原即可激活Tm细胞; Tm细胞再活化对共刺激信号(如CD28/B7)的依赖性比初始T细胞低; Tm细胞比初始T细胞分泌更多的细胞因子,且对细胞因子的敏感性也比初始T细胞高。 4、CD8+T细胞产生和维持的机制 记忆性CD8+T细胞的产生不需要T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 记忆性CD8+T细胞的维持无需抗原持续刺激和B细胞参与,也不需要CD4+T细胞辅助,但有赖于与MHCⅠ类分子相互接触,有可能也需要T细胞共刺激信号(B7/CD28)持续存在; Ⅰ型干扰素及IL-15等细胞因子在维持CD8+记忆性T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B细胞介导的免疫记忆 1、记忆性B细胞的特征: Bm细胞经抗原再次刺激后数量可增长10-100被,所产生抗体的亲和力也远高于初始B细胞,并发生抗体类别转换; Bm细胞表达膜IgG、IgA或IgE以及MHCⅡ类分子水平比初始B细胞高。 抗体亲和力和MHCⅡ类分子水平增高有利于抗原摄取和提呈,使Bm细胞在较低抗原浓度刺激下,即可激活Th细胞并接受Th细胞的辅助。 这种特点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也是疫苗防止传染病的理论基础。 2、Bm细胞的产生与维持 产生与特异性抗原刺激有关; 维持也有赖于抗原存在。 第3节 免疫应答的耐受性 一、免疫耐受的概念及特性 1、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抗原后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现象。 2、免疫耐受的类型 (1)天然免疫耐受和后天获得性免疫性耐受 天然免疫耐受:天然形成,如机体对自身组织抗原的自身耐受; 后天获得性免疫性耐受:后天获得,如人工注射某种抗原后又到的获得性耐受。 诱导耐受形成的免疫原称为耐受原(tolerogen)。 (2)T细胞耐受和B细胞耐受 完全耐受:机体同时发生TB细胞耐受称为完全耐受(complete immunotolerance); 不完全耐受:仅出现T细胞或B细胞耐受称为不完全耐受(partial immunotolerance)。 T细胞耐受和B细胞耐受的比较 (3)免疫耐受、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 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针对该抗原的 特异性无应答现象。 免疫抑制(Immunological Suppression):机体在后天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对所有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下调或丧失。 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非特异性低应答或无应答状态。 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区别 二、免疫耐受的诱导条件 1、抗原因素 (1)抗原性质: 与机体遗传背景接近或分子量小而且结构简单得抗原,易诱发免疫耐受。 颗粒性大分子蛋白易被APC摄取、处理和有效提呈,为良好免疫原; 可溶性小分子抗原易成为耐受原。 (2)抗原剂量 Mitchison 于1964 年报导,他给小鼠不同剂量的牛血清白蛋白(BSA),观察Ab 产生, 发现注射低剂量(10-8M)及高剂量(10-5M)BSA 均不引起Ab 产生,只有注射适宜剂量(10-7M)才致高水平的Ab 产生。 Mitchison 将抗原剂量太低及太高引起的免疫耐受,分别称为低带(low-zone)及高带(high-zone)耐受。 抗原剂量过低,不足以激活T 及B 细胞,不能诱导免疫应答,致(抗原)低带耐受。 以T 细胞活化为例,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必须有10~100 个相同的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与相应数目的TCR 结合后,才能使T 细胞活化,低于此数目,不足以使T 细胞活化。 抗原剂量太高,则诱导应答细胞凋亡,或可能诱导抑制性T 细胞活化,抑制免疫应答,呈现为特异负应答状态,致高带耐受。 低带(low-zone)及高带(high-zone)耐受 致耐受所需抗原剂量 因抗原种类、动物种属及年龄而异: TI抗原可诱导B细胞高带耐受; 低、高剂量TD抗原均易诱导耐受。 (3)抗原免疫途径 经口服和静脉注射的抗原通常易诱导免疫耐受; 皮下及肌肉内注射易诱导免疫应答。 (4)与抗原相关的其它因素 抗原辅以佐剂易诱导免疫应答,而单独的抗原刺激易致耐受; 低剂量抗原长期在体内存在易诱导免疫耐受。 2、机体因素 机体免疫功能状态 免疫系统发育成熟程度 遗传背景 (1)免疫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ASA015-2022 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SiC MOSFET)功率循环试验方法.pdf VIP
- 畜禽环境卫生- 畜舍环境控制-PPT演示文稿.ppt VIP
- 天融信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v3-topsa监管版用户手册.pdf VIP
- 购物中心商场总值班管理办法.docx
- GB 55009-2021 燃气工程项目规范.pdf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题库和答案(覆盖99%考题)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docx VIP
-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课件.ppt VIP
- 易溶盐试验计算公式11.xls VIP
- 2025年9月最新版劳务用工合同范本(可规避风险).doc
- 山东遮阳棚膜结构施工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