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中“国风”质朴风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诗经》中“国风”质朴风格

浅析《诗经》中“国风”质朴风格   摘要:本文主要就《诗经》中“国风”所表现的质朴风格,从内容到章法、修辞及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必要的阐述。   关键词:质朴 直率 章法 修辞 传承 风格      “风”是民间乐调的意思,正如前人所说,“风土之音曰风”(郑樵《通志?点序》)。“国”是地域的通称,主要指黄河流域、中原一带,所以“国风”就是地方小调。《诗经》按地名加以分类搜集,成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   “国风”大部分作品是广大劳动人民创作的口头文学,只有少数作品是贵族文人的作品。“国风”中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域产生,在不同的地域流传,所以反映出不同的风土人情,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周南?关雎》等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召南?甘裳》等篇端庄、娴雅;《魏风?葛屦》等篇,爱憎分明,语言泼辣,思想透彻,感情奔放,并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有关;《郑风》、《卫风》、《齐风》中的一些篇章,墨于生活小事和儿女私情等等。产生环境的各异,造成风诗风格的不尽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风诗没有共同之处。翻阅《诗经》,仔细研读、品味“国风”中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国风”的总体风格是崇尚一种质朴的美。这种美在不同的风诗中都有体现,是一种自然的、纯朴的美,是不加任何矫饰的天然的美,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这种风格最好的概括。这种质朴既洋溢在“国风”的字里行间,又表现在语言的运用、具体的表现手法及修辞、章法上。它显露出人民的思想意识、审美态度,反映了人民的性格特征,因而,它是崇高的。那么,“国风”质朴的风格何故得以形成呢?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同样,“国风”中的作品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周代初年,社会是动荡不安的,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给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周灭殷后,把殷遗民作为奴隶,组织他们耕种,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从而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成康之治”的太平局面。《史记?周本纪》载:“成康之际,天??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在这样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情况下,周代的社会组织和文化思想比较殷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严密,标志着西周时代的文明,当然也是奴隶们的苦难。   但好景不长,随着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周贵族逐渐过着“耽于逸乐”的生活,政治日趋腐败,阶级矛盾趋向尖锐化。夷、厉以后,国势渐衰;幽王被杀,平王东迁,更因内忧外患重重,王室的统治势力日益衰微,已失去控制诸侯的力量,因而诸侯各自为政,互相争夺,攻城掠地,无日宁息,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短暂的和平安定,长期的动乱流离,使西周时期的人民更深刻地感受到和平生活的美好、动乱的痛苦、社会的种种不平。长期的残酷的剥削压迫,非人的奴隶生活,繁重的体力劳动,都使奴隶们思想感情的郁积达到了沸点,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强烈地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唱出了人民的心声。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是“国风”质朴艺术风格形成的必要条件。更深刻地说,这种质朴的风格来源于蕴含在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淳朴、可爱的性格,那种无限追求自由、幸福、爱情的崇高理想,那种对黑暗现实、统治阶级的清醒认识和切身感受,那种疾恶如仇、勇于反抗的优秀品质,一句话,来源于那个特定历史环境的人民和人民的生活。没有这样的人民、这样的生活,怎么会产生具有这样风格的作品呢?   这种质朴的风格的形成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使我国的诗歌从诞生之日起便走上了正确发展的康庄大道,并指示着后代诗歌创作的方向,为我国数千年的诗歌定下了一个健康的基调。   那么,“国风”质朴的风格从哪里表现出来的呢?   “国风”质朴的风格表现在诗歌的各个方面,或流露于字里行间,或显露于遣词造句,或溢于修辞、章法,总之,通体朴素、自然,质朴无华,表现了国风与人民生活的血肉联系。   表现在描写上,“国风”不追求华丽的词藻,通过最朴实的字眼,用最经济的文字勾勒出事物的特征,既无渲染,又不精雕细刻。这种现象在“国风”中俯拾皆是。如《召南?驺虞》主要歌颂一位猎人高超的猎技,全诗共二章六句:“彼茁者?,一发五?。于嗟乎驺虞!彼茁者蓬,一发五?。于嗟乎驺虞!”作者首先用一个“茁”字描写了猎人出场的环境,虽只一字,却也令人想象得出芦苇丛的茂密,难以穿越,蓬蒿丛的荆棘交错,令人寸步难行。这样的环境,猎人却“一发五?”、“一发五?”猎技的高超跃然纸上,难怪作者发出“于嗟乎驺虞”的赞叹。寥寥几字,却能收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之效。   “国风”质朴的风格,还表现在对奴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的概括描写上,表现在对奴隶的痛苦、愤怒的概括反映上。如《豳风?七月》,诗人以饱含感情之笔,描述了奴隶们一年四季昼夜不息地为奴隶主们耕种、打猎、养蚕、纺织、打谷、盖房屋、酿酒、凿冰、祭神等等,写的是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