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根腐病、根瘤线虫病识别与防治.docVIP

紫色根腐病、根瘤线虫病识别与防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紫色根腐病、根瘤线虫病识别与防治

紫色根腐病、根瘤线虫病识别与防治   摘 要:根据近年来的对林果花卉的栽植与研究,总结了林果花卉的紫色根腐病、根瘤线虫病的识别与防治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紫色根腐病;根瘤线虫病;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紫色根腐病通常又称为“紫纹羽病”,是多种林木、果树和农作物上一种常见的根病。分布极为广泛。据记载,我国东北各省和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四川、云南等省都有发生。林木中如柏、松、杉、刺槐、柳、杨、栎、漆树等都易受害。   我国南方栽培的橡胶、芒果等也常有紫色根腐病发生。紫色根腐病常见于苗圃,苗木受害后,由于病势发展迅速,很快就会枯死。成年大树受害后,病势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逐渐衰弱,个别严重感病植株,由于根茎部分腐烂而死亡。   根瘤线虫病在四川、湖南、河南、广东等省的一些苗圃中发生比较严重。据记载,根线虫可寄生在1 700多种植物上,如杨、槐、梓、柳、赤杨、山核桃、核桃、朴、榆、桑、苹果、梨、山楂、卫茅、槭、鼠李、枣、水曲柳、象牙豆、泡桐、忍冬、油橄榄等。苗木根部严重受害后使地上部凋萎、枯死。   1 症状   1.1 紫色根腐病   紫色根腐病的主要特征为病根表面呈紫色。病害首先从幼嫩新根开始,逐步扩展至侧根及主根。感病初期,病根表面出现淡紫色疏松棉絮状菌丝体,其后逐渐集结成网状,颜色渐深,整个病根表面为深紫色短绒状菌丝体所包被,菌丝体上产生有细小紫红色菌核。病根皮层腐烂,极易剥落。木质部初呈黄褐色,湿腐;后期变为淡紫色。病害扩展到根茎后,菌丝体继续向上延伸,包围干基。6、7月间,菌丝体上产生微薄自粉状子实层。   病株地上部分症状表现为顶梢不抽芽,叶形短小,发黄,皱缩卷曲;枝条千枯,最后全株枯萎死亡。   1.2 根瘤线虫病症状   苗木根部受害后,在主根和侧根上形成大小不等,表面粗糙的圆形瘤状物,切开小瘤,可见瘤中有白色粒状物存在,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梨形的线虫雌虫。得病植株大部分当年枯死,个别的至次年春季死亡。   2 病原   2.1 紫色根腐病病原   紫色根腐病由担??菌纲银耳目的紫卷担菌(Helicobasi dium purpureu m(Tul.)Pat.)引起。子实体膜质,紫色或紫红色。子实层向上,光滑。担子卷曲,担孢子单细胞,肾脏形,无色,大小为10~12×6~7 μm。病原菌在病根表面形成明显的紫色菌丝体和菌核,菌核直径1mm左右。以往在没有发现它的有性阶段以前,曾就它的菌丝体阶段命名为Rhi zoctoniacrocoruin Fr.(紫纹羽丝核菌),至今还有时沿用。   2.2 根瘤线虫病病原   该病由圆虫类马氏异皮线虫(Meloi dogyne marioni Goodey)引起,是一种细小的蠕虫动物。其生活史可分为卯、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卵主要存于寄主根瘤部,长圆形,很小。幼虫象蚯蚓,无色透明,大小为(375~500)μm×(15~17)μm,雌雄不易区分。成虫体呈梨形,头部小,大小为(0.40~l.90) mm×(0.27~0.90)μm。雌虫不经交配即可产卵,产卵量可达500多粒。雄虫比幼虫大而体形相似,体长1.20~1.90 mm。成虫的雌雄是容易区别的。幼虫在根瘤内发育成熟,交配产卵。产卵时,卵包在胶滴内在根瘤内往往可以发现卵、幼虫、成虫同时存在。在寄主外,成虫的雌虫只能存活很短时间,幼虫可存活几个月,卵可存活2 a以上。   3 发病规律   3.1 紫色根腐病发展规律   病原菌利用它在病根上的菌丝体和菌核潜伏在土壤内。菌核有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能在土内长期存活,待环境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菌丝体。菌丝集结组成的菌丝束能在土内或土表延伸,接触健康林木根部后即直接侵入。病害通过林木根部的互相接触而传染蔓延。孢子在病害传播中不起重要作用。低洼潮湿或排水不良的地区有利于病原菌的滋生,病害的发生往往较多。   3.2 根瘤线虫病发展规律   雌虫可在寄主植物内或在土壤中产卵,根瘤内的卵在温暖的土壤中2~3日即可孵化为幼虫,在土壤中的卵也能孵化。幼虫主要在浅层土中活动,通常分布在10~30 cm处,一般在土面下1~5 cm处较少,而10 cm上下最多,再往下逐渐减少,可在土壤中自由活动,土壤湿度在10 %~17 %最适线虫存活,温度适宜时(20 ℃~27 ℃),遇适合的植物根,则从根皮侵入。土温低于12 ℃时不能侵入,高于28 ℃时对线虫生活不利。侵入寄主后在寄主植物的中柱内诱生巨形细胞,并在其周围诱生一些特殊的导管细胞。幼虫的分泌物刺激根部产生小瘤状物,在27 ℃下侵入25 d即形成根瘤。幼虫在瘤内发育为成虫。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孕育产卵。   根线虫的传播主要依靠种苗、肥料、农具和水流,以及线虫本身的移动,因其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