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王”是如何炼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行业“大王”是如何炼成

行业“大王”是如何炼成    卖扁豆、制售臭干子,尽管这些生意都不“大”,但经营者却是行里公认的“大王”,正应了“宁做鸡头,不当凤尾”的那句老话。成就行业“大王”,他们又有哪些秘诀呢?      王红刚,   四个法宝造就“扁豆大王”       他独占上海市场98%的青扁豆市场,将华东地区80%的青扁豆市场份额揽入怀中,更将青扁豆这种“地方食品”远销到东北、西北及海外市场,同时也把卖扁豆这种小生意做成了年产值上亿元的大公司。他就是王红刚,一个普通的上海农民,如今却是蔬菜行业中赫赫有名的“扁豆大王”。    好眼光:“喂猪菜”搬上城里人餐桌    在上海浦东某建筑工地打工的王红刚,偶然发现蔬菜市场的潜力。决定“自己做一把老板”,投身蔬菜生意。不过,他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直接进入种植或销售环节,而是在选择品种上动起了脑筋。他想到在青浦农村有一种青扁豆,不但吃起来软、糯、嫩、滑,而且从每年4月到12月都能连续开花结果,产量大、周期长,种植上也比较省时省力。最主要的一点是,在乡下人们都吃自己种的菜,如果吃不掉就拿来喂猪、喂牛,而在城里的蔬菜市场却很少见,物以稀为贵就有市场。因此做这个生意“不显山、不露水”,值得一试。于是,他花了200元买来1斤青扁豆种子在自家的地里试种。    放着每天十几块钱的打工收入不赚,却全身心扑在几亩地上,种的还是大家“吃厌了”的青扁豆,乡亲们都表示不理解。结果第一茬青扁豆成熟上市后,很快就受到了城市居民的欢迎。一年算下来,3亩地给王红刚带来6000多元的纯收入。而以前说三道四的乡亲,也转变态度纷纷跟着王红刚种起了青扁豆。更把青扁豆这种乡下人司空见惯的蔬菜变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上品,还从上海走向了全国市场。    会“吆喝”:近靠“现炒现卖”,远靠身份转换    做生意要会“吆喝”,不光是指敢扯开嗓子吸引顾客,更是一种销售技巧。尤其是生意到了一定规模,“就算嗓门再大,能听见的人也有限”。因此,王红刚从一开始销售就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思路。    因为是市场新品种,消费者不认可,青扁豆拉到城里好几天无人问津。针对人们不认识、不敢吃的心理,王红刚想出了两招:第一招,现炒现吃,消除顾客顾虑。他在摊子前支起锅灶,现场炒制。炒好的扁豆用牙签插好,让顾客现场品尝。这一招试吃的效果相当好,很快就打开了销路。从上海的南汇区农贸市场到上海最大的蔬菜市场――江桥蔬菜批发市场,别人卖菜带着包装袋、电子秤,王红刚还多带了一口锅。第二招,送大户。每个市场都有一些大户,王红刚每次都会送几斤青扁豆给这些大户,既赢得好感,也扩大了宣传。之后,靠着现炒现吃和送大户这两招,他又陆续打开了江苏、安徽、山东、河北等地市场。    “这两招只适合生意规模小的时候。一旦做大或者你想做大的时候,光靠这两招就不管用了,要靠头脑。”王红刚说的做大,包括两方面:第一,改变身份,变竞争者为合作者;第二,打入大户,开拓新市场。    王红刚种卖扁豆赚了钱,跟风的人一拥而上。问题在于,上海的市场就这么大,眼看着本地青扁豆的种植面积从几百亩到上千亩,产量直线上升,大家都遭遇到有货卖不出去的问题。王红刚瞅准时机,花几万元买了一辆车,到更远的地方去销售。其他农户的扁豆也可以“搭车”,每斤只收5分钱运费。因为之前认识了不少各地的蔬菜销售大户,凡是王红刚带出去的扁豆都不愁销路。因此,农户都愿意跟他合作。在此基础上,王红刚决定不再自己种植,把全部精力都转到销售上来。跟当地的农户及各地蔬菜大户签订了供销合同。这样一来,不但能保证市场的长期供应,更把从前的竞争者变成了合作者,同时开拓了更多的外地市场,一举三得。靠着这一招,王红刚迅速占据了上海90%以上的青扁豆市场,又用两三年时间,占据了华东地区80%以上的市场份额。更被业内称为华东青扁豆市场的“晴雨表”。    “敢”赔钱:“断臂”保护已有市场    2003年4月,受突如其来的“非典”影响,导致交通不畅,青扁豆销售一下子陷入僵局,大量的青扁豆运不出去,价格急剧下降,最低的时候每公斤跌到0.12元。这时,王红刚做出了一个被业内广为称道的决定:照常以保护价收购青扁豆。    “当时可以说是破釜沉舟,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我手头的流动资金100多万元全都搭了进去。”说起当初的“义举”,王红刚有三个考虑:第一,长期合作的农户和外地客户不能丢。所谓“患难见真情”,生意要想做得长久,应该更多考虑合作者的利益;第二,保住现有市场。“当时已经拿到了华东市场超过50%的份额,如果因为这个意外丢失,那就太可惜了。市场没有了,才是真正的死亡!”第三,技术支持,“产品”可以保值。因为常年从事青扁豆运输销售,王红刚跟员工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青扁豆存储、保鲜技术。“如果能挺过去,我手里就掌握了当时几乎整个华东地区的货源。”事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