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庙会(外两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忆中庙会(外两章)

记忆中庙会(外两章)   在我的记忆中,少年时期翘首期盼、心向往之的事情就是过年和赶庙会了。过年是吃好饭,穿新衣,打灯笼,放鞭炮,煞是热闹,但和赶庙会比起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其热闹程度又稍嫌逊色。过年是分散在家家户户,是一个面,而赶庙会是集中在某个地方,是一个点,所以一个集中点和一个分散面相比,当然更显得红红火火。   那时农村的商品交易很简单,主要靠平常的集贸市场,在我们周边稍远的地方,每天都有大集可赶。比较有名的集市,老百姓都能用顺口溜把日期连在一块:“一六三八南旺集,二七四九赶康驿,三八五十赶站里(即南站)”,这几个地方都是原来的公社驻地,每个地方十天之内有四个大集。集上有卖吃的喝的及日用杂品的,还有少量生产工具。集市虽多,但每次时间都很短,只有一个上午,下午就没人了。更短的集市交易在拂晓时分进行,天一大亮就散了。庙会就不同了,一般每年只有一次,每次时间至少四天,项目庞杂,气氛热闹。我印象最深、赶得最多的是附近村柳林的庙会。   我国的庙会历史悠久,由祭祀活动而产生,因娱乐大众而发展,为商品交换而兴盛。据《礼记》中记载,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贡观摩为酬谢农神而举办的祭祀活动,并评价说:“一国之人皆若狂”,可见当时狂热非凡的场面。原来佛教传入我国,人们又把祭祀神仙和烧香拜佛结合进行,场面也越来越壮观。象柳林的庙会,定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这是佛教中开庙门的日子,原先的地点在村外的蜀山附近,那里有座庙,前往祭祀和参拜的人数众多,有经济头脑的人就为他们提供饮食茶水,挣点小钱,再往后蜀山慢慢地被开山打石采挖成坑了,庙也不存在了,庙会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方便人们赶会,逐渐将庙会转移到村里。   农历四月初八,正处春夏之交,已是万木葱茏、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流光溢彩的时节,人们暂时搁置没完没了的农活和纷繁复杂的事务,带着不同的目的前去赶会。有的是为了购置麦收的农具或储备小麦的家什,有的是为了调剂家中的余缺,有的专门为了到庙会上听戏的,有的媒婆是为了借机让男女双方见面的,更多的是为了大人孩子一起吃喝玩乐散散心看看热闹的。孩子们象出笼的鸟儿,叽叽喳喳,欢蹦乱跳,追逐???闹,要跟着大人们享受一番。姑娘们则要精心打扮,浓妆淡抹,香气绵远,花枝招展,一路上银铃般的笑声不断。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披着朝霞而来,沐着夕阳而去。那时交通工具很少,大多数的人迈开双脚,踏着路边碧绿的小草,嗅着园林浓郁的花香,饱览着沿途大运河的风光,欣赏着柳林婀娜多姿的柳树,追逐着翩翩起舞的蝴蝶,从四面八方蜂涌而来,络绎不绝,像一条条溪流汇入湖泊。庙会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挨挨挤挤,里三层外三层,狭窄的路段或热闹的场所简直是水泄不通。庙会都要划行归市,骡马牲畜、农具器材、餐饮小吃、玩具杂耍、说书唱戏等都有大致集中的区域,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锅碗瓢盆、衣帽鞋?、锄镰锨镢、日用百货,店铺林立,摊位稠密,各色各样,应有尽有。商品虽不精致,许多东西粗老笨重,但结实耐用,价格低廉。那时人们的诚信程度很高,还不大会造假,基本上没有假冒伪劣商品。走在庙会上,叫卖声,讨价还价声,锣鼓梆子声,货物及器具碰撞声,家畜家禽鸣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身处闹市,嘈嘈杂杂,乱乱哄哄。   在我刚记事的年龄,大概是四五岁的时候,第一次跟着父亲去赶会,就让父亲把我给带“丢”了。尽管生活比较困难,父亲还是给我买了煎包和粥,我美美地吃了一顿,体验到了赶会的幸福。吃饱了,喝足了,父亲带着我转悠了一阵子,然后告诉我:“你站在这棵树旁不要动,我到那边看看,买个锅盖就马上回来。”父亲走的时间稍长了些,我左等右等等不来,就张开大嘴哭了起来,边哭边随着人流往前走。正哭喊着,可巧碰上了邻居家的一个姑姑,她一看是我,问明了情况,便告诉一位熟人到那棵树旁等着我父亲,她把我领回到家里。   尽管有了这样一次经历,但我对赶会仍然是乐此不疲。庙会上小吃云集,饭馆、包子铺、小吃点多是临时用帆布或苇席搭建起来的棚子,有的就是露天营业,更多的小商小贩游串于会场的人群中,哪里有买卖,就在哪里停下。那颤颤微微、红白相间的肥肉块,圆如轮盘、薄如纸页的大烧饼,外焦里嫩、香气扑鼻的油炸丸子,金光灿灿、酥软可口的油条馓子,洁白如雪、嫩滑光鲜的豆腐脑,还有那一串串红似玛瑙、晶莹耀眼的冰糖葫芦,卖苹果梨的,卖各类点心的。那叫卖声至今仍回响在耳畔:“烟台苹果莱阳梨,赶不上我卖的萝卜皮”,“花椒茴香的大螺丝(蜗螺牛)”,“豆腐脑,真是好,捞不着喝叫人恼”,连卖熬糖稀的都吆喝道:“香蕉桔子薄荷糖,小孩吃了不尿床”,有的就干脆直呼:“有钱不花,掉了白搭”。看着那鲜艳夺目的颜色,闻着那滚滚而来的香气,听着那撩人胃口的喊叫,真的是馋涎欲滴,多么想饱餐一顿,大快朵颐呀!但那时生活条件比较差,兄弟姐妹多,不敢有太多的奢望,只能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