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丛书》与农业科技知识传播.docVIP

《农学丛书》与农业科技知识传播.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学丛书》与农业科技知识传播   摘要:清末由上海农学会负责人罗振玉主持、根据《农学报》编撰出版的《农学丛书》,不仅汇集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农学典籍,而且译述了当时西方国家有关近代农业的最新成果。其所反映的农业科技内容包括作物栽培技术、土壤肥料学、畜牧兽医学、农业生产工具、果树林木、园艺花卉等诸多方面。尽管丛书所译载的文章在当时并未能向农村推广,但却标志着我国准备用近代科学改进农业跨出的第一步,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丰富了国人对近代农业科技的认识,发扬了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促进了我国实业兴办和商品生产的步伐。   关键词:清末 《农学丛书》 农业科技 罗振玉      清末由上海农学会负责人罗振玉主持编辑出版的《农学丛书》,不仅汇辑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农学典籍,而且译述了当时英、美、日、德、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有关近代农业的最新成果,其内容涉及农业政策、农业经济、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农业法规等诸多方面,堪称近代中国一套较为系统的传播与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百科全书。本文就其成书的背景与经过、主要内容以及历史价值做一初步探讨。   《农学丛书》的成书背景及其经过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以后,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与农业生产的衰微,许多有识之士纷纷谋求自强富国之路。他们认识到单纯学习外国的“船坚炮利”决不能救亡图存,必须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以及教育事业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改革,而“万事之源皆出于土”,农业才是富国的基础。譬如,早在1890年,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致郑藻如书》一文中就曾经指出:“今天下农桑不振”,为害“亦已甚矣”,亟宜谋求改良之策,“道在鼓励农民,如泰西兴农之会,为之先导”①。翌年,他在《农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西方农业之所以发达,其不仅得益于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而且还在于“农部有专官,农功有专学”。因此他认为,在发展农业与发展工商业的关系上,应“以农为经,经商为纬,本末备具,巨细毕赅,是即强兵富国之先声,治国平天下之枢纽也”②。又如,资产阶级维新志士康有为在1895年4月8日著名的“公车上书”中亦提出:“养民之法:一曰务农,二曰劝工,三曰惠商,四曰恤穷。”“吾地大物博,但讲之未至。宜命使者择其农书,遍于城镇设为农会,督以农官。农人力薄,国家助之。比较则弃?而从良,鼓舞则用新而去旧,农业自盛。”③   正是在兴农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势下,1896年,罗振玉和徐树兰、蒋黼、朱祖容等人,在上海集会研究农业科学和从事农业科学实验,并在该年夏秋之际,正式成立了农学会,并定名为“务农会”。在其制订的《章程》中明确规定,务农会的根本宗旨就在于“整顿农务”。④   综观上海农学会成立后所开展的活动,其主要表现为编印农学刊物和翻译外国农书。1897年5月25日,该会创办了《农学》报刊,从第15期起又易名为《农学报》。维新人士梁启超曾为其专门作序誉曰:务农会“志愿宏大,条理万端,经费绵薄,未克具举。既念发端经始,在开广风气,维新耳目。译书印报,实为权舆”。⑤《农学报》为石印线装本,在第18期以前为半月刊,自第19期起改为旬刊。至1906年1月15日~24日停刊,《农学报》共出版315期。⑥其刊载的栏目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各省农政类,即国内各级地方官员关于农业方面的奏折、公牍以及官厅拟订的有关农业的章程规划等;二是农事类,即各地的农事消息以及务农会的办事情形等;三是译文类,即从东西洋农业报刊上选取翻译的文章,该类可谓《农学报》的主体部分。在《农学报》的每期后面,均附有外国农书译文。其内容甚为庞杂,文章长短不一,既有分成几期才能登完的十余万字的长篇译著,也有一两千字的短文。后来,罗振玉等又将这些附文分别抽出,单独汇编装订成册为《农学丛书》。   《农学丛书》的主要内容   《农学丛书》从1898年5月2日~21日创刊至1906年1月15日~24日停刊,共刊出文章235篇,约600余万字,共计7集。其中译自外国农书的文章为152篇,占总数的64.6%。⑦从其反映的农业科技内容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物栽培技术。丛书中关于这方面的介绍,可以说几乎包括了一切与农业相关的稻、麦、粟、菽、番薯、马铃薯、棉、茶等作物。如在其初集中即有《美国植棉书》、《日本制茶书》、《植稻改良法》、《甘薯试验成绩》、《茶事试验报告》等;在其第2集的46篇译文中,介绍优良栽培品种的就有《农用种子学》2卷、《植物选种新说》、《种木番薯法》、《木棉谱》、《秋蚕秘书》等15篇。书中不仅对农作物的形状、产地、特性、功用等进行了详细介绍,而且还以图表的形式进行了营养成分的分析。同时,对于农作物的播种、灌溉、施肥、除虫等栽培技术给予了介绍,对于每一个耕作环节都以当时的化学、生物学等知识进行了简明易懂的原理分析。⑧   第二,土壤肥料学。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