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捕捉生物大分子精彩瞬间.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捕捉生物大分子精彩瞬间

捕捉生物大分子精彩瞬间   隋森芳,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1945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1981年获该校工程物理系硕士学位,1988获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博士学位。任Journal of Structural Biology和BBA Biomembranes编委。长期从事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生物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我就是被包容进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之问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很多时候是相互关联与促进的,一个人要在生物研究领域取得成功,学科素质面一定要宽。   ――隋森芳      2009年12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隋森芳教授因在生物物理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这项荣誉面前,他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从容和淡定。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他数十年如一日在科研和教学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硕果累累。如今,面对鲜花和掌声,他只是淡淡一笑,向为之奉献满腔心血的母校、向追求学术理想的激情岁月澡深鞠躬,并坚持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喜欢做研究的人”。      一心求知 主动转型      从清华精密仪器系到固体物理班,再到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经过“文革”、进过工厂、隋森芳的求学经历跌宕起伏。然而,每每谈及这段经历,隋森芳总是一脸平静的微笑。   在他的记忆中,更多的是自己知识的扩充、眼界的开阔。由于“文革”的影响,在精仪系他只学了2年,学的虽然都是基础的理工课程,但为他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工厂,隋森芳做的是最基本的工种――车工、钳工、铣工,他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这对他以后的实验操作有很大帮助。在固体物理班,隋森芳的思维一下从宏观世界进入了微观世界,使他对科学问题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大的转变。在德国,他对生物物理的学科前沿有了全面的认知。“我确信自己是适合搞科研的,也摸清了自己适合研究的领域。”隋森芳说。   旺盛的求知欲为隋森芳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1973年清华大学成立固体物理班,当时身在清华校办工厂的隋森芳脱颖而出,成为其中一员。当时固体物理班???十二三位同学,都是来自学校各系的“新工人”,隋森芳担任了该班的班长。“我们当时都特别努力学习,离开学业这么久,大家都有一种强烈的对知识的渴望。”隋森芳说。由于本科的时候学的是精密仪器,比较宏观,而固体物理班的主要课程描述的是微观世界,所以刚开始时隋森芳很不适应。但他很快就爱上了这个美妙的微观世界。“这主要得益于我们的老师。固体物理班的师资力量很强。我还清楚地记得教量子力学的张礼老师,他讲课生动清晰,把微观吐界描述得惟妙惟肖,他在讲台上的一举一动我现在还历历在目。”如今这个班的学生中一共走出了4位院士,他们是顾秉林、朱邦芬、范守善和隋森芳。   1978年,正值我国学位制度改革,隋森芳与当时分散到各系的固体物理班同学重新聚在一起,又经过近2年的刻苦攻读,成为恢复高考后清华大学第一批理学硕士。研究生期间,隋森芳逐渐对生物物理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当时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理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和导向,与传统生物学不同,它利用各种先进的物理技术研究生物学问题,结合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生物学,成为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的相当热门的研究领域。   1982年,蒲慕明先生(生物系复系后第一任系主任)来清华大学讲学,当时从全国各地来听课的人非常多。作为青年教师,隋森芳参与了组织接待工作,结识了许多同领域的朋友。这些活动使隋森芳进一步感受到生物学作为未来科学的巨大发展空间。就在这一年。隋森芳做出了人生中的重要选择――志愿转入当时成立不久的清华大学生物物理研究室。“生物在当时是一种潮流、前沿的学科,而且我也感兴趣,所以我转变了方向。事实上,生物研究需要很多物理和化学的知识素质,所以我上手很快。”这是隋森芳人生的一次重要转型,他说:“现在的大学生一定不要怕变,要勇于尝试自己喜欢的领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隋森芳被公派留学德国,师从当时欧洲生物物理学会主席萨克曼(E,Sackmann)教授。隋森芳在德国3年半的求学时光几乎都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我当时在德国,一心就想着早点把学位拿下来,早点回清华。所以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节假日也不例外。圣诞节的时候,同实验室的德国同学都度假过节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在实验室里做实验。”隋森芳的努力得到了回报,通常需要4年才能拿到博士学位,他只用了3年半就毕业了。      十年一剑 引领潮流      1988年底隋森芳回国,继续在母校清华大学生物系任教。20年前,从德国归来的隋森芳面对的还是一间空荡荡的屋子;20年后的今天,隋森芳的实验室已经是集多种现代生物物理实验技术于一身了。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