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波士顿地区双语报纸《舢舨》.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波士顿地区双语报纸《舢舨》

波士顿地区双语报纸《舢舨》   《舢舨》创刊于1972年,是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唯一的一家中英文双语报纸,分别在每月的第一和第三个周五出版,主要面对华人社区。20世纪60年代,在波士顿地区的华人成立了华美福利会,希望通过俱乐部的形式使波士顿地区的华人凝聚起来,促进新老华人之间、华人各个组织间的交流。1972年10月,华美福利会下属的综合服务所出版了以《舢舨》为题的首期会刊。   “舢舨”本是近海或江河上用桨划的小木船,《舢舨》中文版曾介绍说:“舢舨为我国固有之水上运输交通工具,往来于船舶与陆地之间,运输货物。”该出版物以《舢舨》为名,体现出其办刊的目的和宗旨,即“将各界社团、机构的消息及意见传递予广大之侨胞”。除了有“传递”的含义外,还寄予着华人移民对故土的眷恋。由于《舢舨》的定位是为华人社区服务,因此从一开始就采用中英文两种语言,以兼顾尽可能多的华人读者。   在创刊之初,《舢舨》中文版的内容,基本上是英文部分的中译,另外加入少量的中文文章和广东话的短篇幽默故事。每月一期,共8页,中英文版面各占一半。到1973年1月,第四期《舢舨》由原先的8页扩展为16页。随着新英格兰地区亚裔移民人数的增多,《舢舨》的发行量不断扩大,在上世纪80年代改为半月刊,每期约20页。每逢春节和中秋节,出版特刊,刊登介绍中国文化习俗的文章。《舢舨》虽然没有《波士顿环球报》等主流英文媒体的影响范围大,但它已逐渐成为当地华人重要的新闻来源,同时也是华埠与外界互相了解沟通的重要方式,在华人社区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早期的美国华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不高,处于主流社会之外。六七十年代,台湾地区有大量华人移民到美国;80年代,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大陆也有不少人移居到美国。华裔人数逐渐增加,他们也在注重保持对种族身份和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同时,希望融入到美国社会尤其是主流社会中去,体现自身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华裔民众将投票作为介入美国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2002年11月1日,马萨诸塞州亚裔共和党协会出资在《舢舨》的头版刊登了整版广告,请选民投票支持共和党候选人。???一事实说明了《舢舨》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华人社区中的影响力,同时也说明华埠社区亚裔民众在美国的政治选举日渐提高的重要作用,显示了华裔希望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愿望及其在西方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包围中的特殊心理。   《舢舨》是双语报纸,它的中文版和英文版均设有自己独立的编辑,分别负责中英文版的采访和编辑制作。中英文版的编辑配合默契,共同商量协调采访编辑等业务,同时他们又互相尊重,完全独立。《舢舨》除头版外的其余内容则由各版编辑酌情自主处理,每期的第一版新闻,中英文版一般是相同的内容。以对四川地震的报道为例:5月16日《舢舨》的中英文版面的头版均对四川地震作了报道。英文版的报道文章题为《EarthquakeDevastatesChina:LocalCommunityResponds》(《中国发生地震:本地社区做出反应》)。该标题简洁明了,文章对地震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报道了波士顿当地华人的募捐救援行动,并公布了若干进行捐助的方式和渠道。同时,《舢舨》在该版的显著位置刊发了图片,图片内容是因地震受损和倒塌的建筑物。而中文版面在第一版以发布地震亲历者口述的形式报道了地震的消息,文中分别选取了汶川、成都、上海等地区亲历者的口述,形象描述了在地震发生时中国不同地区人们的感受,从多个角度反映出地震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场感。   我们注意到,《舢舨》对四川地震的报道主要是用图片和描述性文字将这个重大消息传播给受众,评论极少,力求客观。《舢舨》历任英文版面的编辑除个别外,几乎都是男性、白人,接受过大学或研究生新闻专业的训练。而中文编辑都是女性,多是来自香港、台湾或大陆的第一代华人移民。由于它在美国出版,所面向的读者大多是长期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无论是编者还是读者,都处在当地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之中,所以虽是中英文双语报纸,且主要面向华人社区,但《舢舨》的报道方式契合《纽约时报》等主流英文媒体一贯宣称的客观及时的传播理念。   若与在波士顿地区出版发行的英文及典型的中文报刊作对比,更可以显见《舢舨》的这些编辑特征。   《纽约时报》是一份全球发行的较为严肃的英文报纸,在西方世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5月13日,即汶川地震发生第二天,《纽约时报》就在其头版显著位置对此进行了报道。当日该报新英格兰版的头版以《Powerful Quake Ravages China,Killing Thousands》(《中国发生强烈地震,死亡数千人》)为标题,刊发长文,并配发图片,对地震中的人员伤亡、建筑和基础设施受损情况进行了报道。文章中写到了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乘专机飞往灾区,途中在机舱内部署救灾工作,以及到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