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刻主题思想生动感人事迹
深刻主题思想生动感人事迹
在第19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兵团日报2008年11月3日上的《“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一文,荣获通讯一等奖。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新闻通讯精品。说它是精品,是因为它具备了新闻精品中的几点主要特征。
一、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舆论是社会一定范围内的多数人,对某种事态或问题公开表达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因其主体的群众性往往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乃是物质力量无法替代的。在新闻界,悠悠万事,导向为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决定的。
在问题奶粉事件喧嚣海内外的大背景下,这篇通讯将吴兰玉老人用9年时间拾荒还债的故事告诉读者,“诚信”一词及其它的丰富内涵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大厦是坚固的。我们应该像吴兰玉老人那样喊出:“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可见通讯的舆论导向是正确的。
二、主题思想的深刻性
新闻精品应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表现新闻事实,使之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读者越来越高的要求。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出精品,最重要的是出思想,也就是要在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思想水平等方面胜人一筹。精品是高水平、高质量的结晶,是权威性、指导性、吸引人、感染力的统一。这篇通讯围绕一个年迈、衰弱、贫困不堪的74岁老太太,为了救患肾病的儿子,欠下5.5万元的债,在丈夫、儿子先后去世后,用9年的时间,每天捡废品、打零工、挖废钢渣,一分一分地攒钱还债的感人故事告诉读者,做人要讲亲情、友情,要讲友爱、关爱,要讲良心、诚信,要讲道德。这样的主题思想,无疑是伟大而深刻的,对读者有启迪和教育意义。
三、传播的广泛性
这虽然不是精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但却是衡量精品的标尺之一。从动机与效果统一论的角度来看,也应将其作为一个特性。新闻精品,它应该是在发播之后,就很快成为受众“街谈巷议”、“单位话题”的内容。新闻精品对新闻市场的占有率应是很高的。具体表现在:发行量(尤其表现在报纸的零售方面)、转载量(被其他单位转载)、传阅量(同一条新闻被??少人传阅)、引用率(被受众讲话和写文章所引用)、反馈量(受众来信、来电对某条新闻的反应),等等。如果这些指标越高,表明传播效果越好,在受众中产生的共鸣就越大。
这篇通讯的传播是广泛的。据“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材料介绍,通讯刊发后,在受众中立刻引起极大的反响。很快就有读者给报社写信说:“感谢兵团日报把吴兰玉放在了头版头题,让一个没立过功、没获过奖、没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普通群众占据党报头版头题位置,这凸现了兵团日报的社会责任感,也表明了当今社会诚信的价值。”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搜弧网、新浪网、百度等国内几十家知名门户网站纷纷转载了这篇通讯。诚信老人吴兰玉和她的故事最终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经网民推荐,她荣登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举办的2008年度“中国好人榜”。
精心策划,精心采写,精心编排。是这篇通讯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把一件事件办好,如果没有事前的周密计划和准备,是很难成功的。新闻要出精品。也是同样的道理。作为一个新闻单位,一个时期,抓什么题目、上什么栏目、怎样组织报道、如何合理使用编辑记者的力量,等等,都需要上至总编辑,下至部门负责人的策划、组织、拍板。特别是一些重要会议报道,重大主题及事件的连续报道、深度报道、系列报道、跟踪报道、专题报道等,由于涉及面广,内容多,信息量大,如果没有老总们、部主任的策划,是很难开掘深度,写出特色来的;当然,同时也需要编辑、记者献计献策,参与策划。据参评作品推荐材料介绍,报社领导得知吴兰玉老人的故事后,决定对其做重点报道,安排主任记者王遐承担此任。王遐先后两次来到达丰社区,与吴兰玉、社区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深谈,获得了大量生动、真实的素材,随后一气呵成写出此稿。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王运华审阅后,当即决定在一版头条位置配评论刊发。
注重写故事、写情节,不拔高、不渲染。是这篇通讯的一大特色。在整篇通讯中,作者几乎不发议论,而是注重写故事、写情节,不拔高、不渲染,完全用生动、详尽的事实来凸现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如文中写的:
丈夫走了,儿子走了,今后的日子怎么过?数万元借款怎么还?坐在冰冷、昏暗的屋子里,没有经济来源的吴兰玉绝望至极。她找出儿子吃剩下的一堆药,一股脑儿吞下去,然后躺在床上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
但是昏睡了一天一夜后,吴兰玉竟苏醒过来了。知道自己没有死,她失声痛哭:“老天爷都不让我死,因为我还欠着债呀!”
吴兰玉没有念过多少书,但是她明白,欠债就要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
“我能还。只要我活着,一定会一分不少地还给你,你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