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没有文凭男子汉
一个没有文凭男子汉
在中国科学院这个最高科研机构里,没有文凭的科研人员几乎已经绝迹。按人们的说法:就连“工农兵学员”也呆不住,要么“回炉”考研究生,摘掉“帽子”,要么自动调离,以免“受挤”。而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里,有一个高中生从1974年一直奋斗到现在,脚跟站得很稳。他不是没有机会,“文凭”曾几次敲响了他的大门,却又在唾手可得之际溜过他的身旁。这对有些人来说足以遗憾一辈子,但他却很快摆脱了困扰,只牢牢记住:人要有真才实学。
他叫温远影,“文革”中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干了6年,1974年“困退”回京进了植物研究所。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温远影也报了名。说起来动机很简单,他想借此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他只填了两个志愿:北大化学系、北师大生物系。要上就上个好的。当时他工作很忙,只复习了十来天就进了考场。考了4门,门门提前交卷,成绩出来了,是西城区前10名:数学110分,理化100分,语文93分,政治差一点,71分。不过这不代表他的思想水平,初中,他是班里第一个团员,要不是“文化大革命”,他高中毕业前就要被发展入党了。
但这两所全国著名的大学都没有录取他。问题出在眼睛上。上小学时,他用弹弓打人家已点燃的“二踢脚”,结果崩坏了一只眼睛,校正视力还不到0.01。闻名遐尔的清华大学却“慕名而来”,通知他去谈谈。可当他得知毕业后不能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时,便婉言谢绝了校方的盛情。在他看来,干自己喜欢的工作比名牌大学的文凭更重要。
人逢盛世,机会又一次敲响了他的门。高校扩大招生范围,试行“走读”。这次是师大化学系寄给他正式录取通知。但他决定不上大学了,他迷上了植物所的工作,哪儿都不想去了。这个行动可是有点个性,需要相当的勇气,而勇气来自自信。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从未对自己的这个决定后悔过。他不喜欢“悲悲戚戚”,也没有胡思乱想的习惯。归根到底,他还是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过,那时他确实还不知道“文凭”的厉害。他只是想,来日方长……
1978年春,他所在的植物所招收研究生,名额只有一个。此时,温远影已自学了大学有机化学和??物化学,还初步掌握了英语(他上中学是学俄语,成绩在全年级数一数二)。每天早上按照他的老习惯,6点半钟第一个到所里,打一套形意拳,然后一头扎入知识的海洋,注意力绝对集中。他相信,他有能力直接考取研究生。
他以总分第一名列榜首。但是命运乖舛,幸运之神绕过了他,将桂冠套在了第二名的脖颈上。可他总分要高于第二名12分呀!答案终于有了,四门考分中的三门都高于第二名,偏偏生物化学比第二名少了2分。当然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第二名是个本科毕业生,是个毕业后就执教于中山大学的助教。人家是科班出身,受过基本训练,功底扎实。而你呢?你的真才实学人家总是看不大清楚,因为上面蒙有一层世俗的面纱。
温远影没有怨天尤人,他只是明白了,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并非一件易事。这里人才荟萃,几乎个个都有文凭。同时他也明白了,自己是个过河的卒子,已无退路可走。他更加发愤苦读。随着孩子出生后的拖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有头疼的感觉了。但他丝毫没有退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练习英语听力长达8小时,录音机的耳机总是戴在他的头上。他还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能用英语看所有的业务书。业务书全是英文的,含糊不得。
1982年底,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联合举办的英语培训中心第二期开始招生。完成了这里的学业,科学院系统的工作人员出国可免试外语。
入学考试的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看卷面上的中文读出英语来;再掉过来,看卷面上的英文,用汉语读出。第二部分是听录音,一个题同时有几个答案,让你选择哪个答案正确。
温远影一炮中的,以全所入学考试第一名的殊荣,在这个外语培训中心学习了7个月,学习期间成绩也名列前茅。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不是弱者,虽然他没有“金字招牌”—文凭。
1984年10月,所里派他赴日本学习一年。对此议论颇多:哎哟,没有文凭的还能出国呀!我们有文凭的还没轮上呢!出国前又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他们虽然通过了外语培训中心的学习,但还是要再通过“EPT”,理由是外语培训中心的结业早了点。考试160分是满分,110分便能通过。温远影考了119分,他走定了,他没靠“后门”,凭的是真本事,他问心无愧。
在东京明治药科大学的药品化学研究室里,负责带他的梶原正宏教授冷淡地扔给他两本英文版的书《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和《有机化学》:“先看看,一个月后再说吧。”这就是师生头一次见面的情景。梶原教授不理解眼前这位“温桑”怎么连个大学又凭都没有。也难怪,在日本没有这种情况。在相当于中国科学院的机构里,科技人员起码是个“正牌”大学生。
第一本书是100道考试习题,第二本是美英大学生的课本。一个星期后,温远影将这两本书还给了教授,“完了?”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