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留守妇女生活写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留守妇女生活写真

一个留守妇女生活写真   还是少女时,她们也曾驻足过多彩的城市;嫁为人妻后,她们也曾与丈夫一起在城里打拼;然而,当她们成为人母后,却不得不回到乡村。   离别,从最初的难过,慢慢变成一种习惯……   苏玲睡着了,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坐着。   这是春天的一个下午,医院人很多。可是她太累了,已经三天不曾合眼。风从走廊尽头刮过来,卷起她的头发,四十多岁的女人,已经有白发了。丈夫悄悄地走过来,给她披上一件衣裳,眼睛里泪花闪烁。   突如其来的危机   三天前,苏玲像往常一样做好早饭,可是却不见婆婆公公起来。她前去叫,却发现公公正在喂婆婆吃药。婆婆一向没病没灾的,一大早吃的哪门子药?苏玲吓了一跳。   她走到婆婆床前,一看,婆婆的双腿肿得像水桶一样,已经起不来床了,公公正在喂她吃自己平常吃的利尿片。苏玲扭头就往外跑,得赶紧去找医生呐!   村医正在吃饭,苏玲气喘吁吁地跑进屋,几乎是硬夺着让他把碗放下来,“快去看看吧,俺娘的腿虚得老粗!”   村医也从来没见过肿得这般厉害的腿,他只说了一句:“赶紧送医院吧,虚到胸口就危险了!”   危险?生命危险!一听这话,苏玲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慌忙找人、找车,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塞进手提包,把婆婆送进了医院。   婆婆被推进了手术室。护士拿着手术单让苏玲签字,苏玲缠满胶布的手哆嗦着,写了好几下笔都没有出水,最后还是护士把笔给她扶正了,才歪歪扭扭地签上了。手术单上都说了什么,她没看,医生让怎么做,她就怎么做。   手术室的门关上了,苏玲扶着门框,心慌得厉害,觉得一张嘴心就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她喃喃着:“俺娘一辈子没做过坏事,俺也没做过坏事,俺们一家都没做过坏事,一定没事的,一定没事的……”   手术做了四个多小时,苏玲就抱着手术室的门框站了四个多小时。这四个小时,就像一个世纪那样漫长。   麻醉剂的药力还没有散去,婆婆醒来看了她一眼,再次睡去。等再一次醒来,天已经黑了。她说饿,想喝点粥。   苏玲松开一直握着婆婆的手——老人家的手老动,很容易鼓针——拿着饭??一口气跑到大街上,蹲在街角,呜呜大哭。   清冷的大街,痛哭的女人,让陌生的行人都忍不住揪心。   哭完了,苏玲打电话给远在天津打工的丈夫:“娘的腿不大好,住院了。现在没什么危险……”   一个人的奋斗   等丈夫回来,已经是三天以后。婆婆的病情已经稳定了。她终于可以睡一会儿了。   她实在太累了,从来没这么累过!   苏玲今年43岁,是鲁西南一个小山村的一位普通妇女。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两个女儿一个读初中一个念小学,公婆已失去劳动能力,和她住在一起。   苏玲种了十余亩地。鲁西南一年两熟,地里的活儿赶得紧,麦收秋收时节,天不亮苏玲就得起床,先给孩子们做好饭,然后下地干活。等到日头东偏南一点,再回家给公婆做饭(孩子上学吃饭早,老人不习惯),吃完饭赶紧回到地里。紧打紧地干,才不至于落在季节后头。在地里刨食的人,庄稼就是命根子,错过了季节,任你把地伺候得再好,也结不出果实来。   有一年玉米长势特别好,棒槌一样的玉米齐刷刷的,看得人心生欢喜。可是,临收前的半个月,一连下了两场大雨,又刮了一场大风,一下子,玉米株都倒伏在了地里。倒伏的玉米没法用收割机收,只好一个一个地掰。掰完用三轮车运回家,再去砍玉米秸。晚上就在家剥玉米皮,剥好了运到房顶上去晾晒。   眼见别家的地都拾掇好了,就等着种麦子,自家的玉米还没掰完,麦子没法下种啊!苏玲急得嘴角起泡。她想找人来帮忙,可是各家都忙,谁能腾出时间来帮她呢?   直到有一天,剥出来的玉米已经堆满院子了,再不运到房顶上就会发霉。白天是没有时间的,晚饭后,苏玲咬了咬牙,拿着绳子和手电就上了房顶。公婆和孩子在地面上装筐,她就在房顶上拔。3米多高的房顶,她不知拔了多少筐,反正四五个小时后,七千多斤玉米就上了房顶。拔完最后一筐,玉米还没有倒,她身子一歪,就倒了下去。手上水泡早已顶着厚茧起来了,肩膀酸得就要使不上力,腿也软得站不住了。   不知过了多大会儿,站起来,又是一阵头晕眼花,她不由得蹲下去。可是,慢着,裤管怎么湿漉漉的?   ——大姨妈提前十多天来了。   那是苏玲记忆中最悲催的一个秋天,因为过完那个秋天,她几乎遍体鳞伤,打那年落下了腰肩痛的毛病。稍有劳累,就得贴膏药缓解疼痛。   忙和累,苏玲不怕,她只怕老人或孩子生病。那种恐惧和无助,能击碎四十几年生命所构筑的所有坚强!   就像这次,农活重、苦,她没叫累,照顾孩子和老人,她没叫累,可是面对婆婆的病,她真的撑不住了,尤其是看见丈夫的那一刻,好像全身的力气一下子都被抽掉了。   在鲁西南,像她这样的留守妇女有很多。她们不知道什么叫中年危机,不会把维生素E挤破了敷在脸上挽留青春。对她们来说,只要老少平安,只要丈夫年底能带回钱来,就是好日子。   半辈子的孤单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