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作品第一个“责任编辑”
鲁迅作品第一个“责任编辑”
鲁迅在现代文坛久负盛名,但却很少会有人把他在文坛崭露头角和一个河南女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她就是河南的豪门女杰马青霞。在某种意义上说,她是鲁迅的伯乐,正是她慧眼识才,发现了鲁迅超凡的才华,并把奠定他在现代文学史地位的重要文章《人间之历史》(后改名为《人之历史》)、《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等几篇文章率先发在了她出资兴办的《河南》杂志上。因此可以说,马青霞是鲁迅作品的第一个“责任编辑”。
马青霞其人
马青霞是何许人,恐怕很多人对她和马氏家族还知之甚少。马青霞祖籍河南安阳县西蒋村,18岁时嫁给尉氏县的首富刘耀德(因而在尉氏境内,也有人叫她刘青霞),她的父亲马丕瑶是清末的封疆大吏,官至两广巡抚,光绪称其为“百官楷模”;马青霞本人还被光绪封为“一品诰命夫人”,还赐“乐善好施”匾。马青霞修桥铺路,办学校,办进步报刊,尤其是捐巨资给孙中山的革命党,孙中山因此为她题写“天下为公”、“巾帼英雄”匾额。马丕瑶一家的共同特点就是:爱国恤民,嫉恶如仇,刚正廉洁,激浊扬清,乐善好施,审时度势,与时同步,自强不息。
马青霞一生乐善好施,善举无数,早期资助过康梁的维新运动,后来加入了孙中山、黄兴组织的同盟会,成了一名社会活动家。1905年马青霞随兄携子赴日考察,这在马青霞的一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那里,她接触了孙中山及同盟会人士。后来她与传播新思想、兴办近代教育和实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08年创办的公立中州女子学堂附小(今开封市二师附小)的创办人之一便是马青霞。1909年,马青霞在尉氏创办了华英女子学校,这是当时河南的第一所女校。又捐地两公顷,兴办蚕桑学校。以巨款先后资助过河南和北京的许多学校。她还修建桥梁,开办“孤贫院”、“平民工厂”。而且,她还捐巨款资助同盟会河南支部在开封开设的“大河书社”,作为开展革命活动的经费。同盟会会员张钟端由日本返国,策动起义,她设法予以掩护。积极参加京津地区妇女要求参政的运动,并被选为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马青霞还于1911年夏天营救了???批革命党人,又捐巨资作为武装起义经费。
在日本,马青霞了解到豫籍留日学生中的同盟会会员因缺款不能办《河南》杂志,遂慷慨捐资1.6万两,使该杂志在东京出版。她还捐银6.6千两创办《中国新女界》报纸,宣传妇女解放,这两份杂志的发刊词均由马青霞执笔写出。
鲁迅成名之前,马青霞在《河南》上刊发了他的文章
一份报纸、一份杂志,首期发行上万份。东京的留日学生争相阅读,其影响与作用不亚于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同时压倒了保皇派的刊物《新民丛报》。《河南》有不少版面专为谙熟中原腹地逸闻掌故、风土人情的撰稿人而开,有关河南的交通、实业、冤狱、学务、风俗、古战场、地理风貌、语言变迁、桥梁建筑等文章,展现了一幅清末民初中原大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景图。《河南》为河南留日学生同乡会所办,《河南》在第1期《简章》中明确宣布:“本报为河南留东同人所组织、对于河南有密切之关系,故直名曰《河南》。”
《河南》杂志盖东京,尤其是在1907年创刊号发表了鲁迅的《人间之历史》的文章,大有洛阳纸贵之势,第一期脱销。后又加印了上千份,才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鲁迅的《人间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4篇文章,全是马青霞亲手拍板编辑发表的。《人间之历史》介绍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学说及其发展的历史;《科学史教篇》则论述了西方科学思潮的演变,指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生产事业的相互关系,说明了科学在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和丰富人类生活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文化偏至论》揭露了大清国洋务派的卑劣、维新派的妥协,指出中国学习西方不应舍本逐末,照搬西方的做法,而应该着重从解放个性、提高觉悟入手;《摩罗诗力说》介绍了英国的拜伦、雪莱,俄国的普式庚、莱蒙托夫,波兰的密茨凯维支具有反抗精神的诗人。这4篇文章表达了鲁迅独特的进步思想,着力宣传了民主革命的新主张。4篇文章犹如四颗璀璨的明珠,使杂志大放异彩,给其带来了不俗的销量。
鲁迅是怎么和马青霞、和《河南》杂志结缘的呢?原来,马青霞正为《河南》杂志创刊号稿源不多发愁的时候,一个河南老乡领来一个二十来岁、手捧一沓文稿的年轻人来见她,说是为《河南》杂志投稿。这个年青人叫周树人,笔名迅行、令飞。马青霞一望就知周树人是个倾向于革命的人:没有辫子,头发理得平平的,没戴帽子,一身学生装。周树人虽然第一次见马青霞,但他一下子就认出了她,别人很疑惑:“你不亚当年聪明绝顶的周郎啊,你如何知道她就是马青霞呢?”他说:“人都传说青霞女士乃才貌双佳的中国女杰,周某人早已如雷贯耳,早欲结识,今日一见,仅凭灵感,便断定是青霞女士也。”①
马青霞也忙回道:“想不到您就是周树人,终于认识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