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廉政文化 建设风清气正中原政治生态.docVIP

弘扬传统廉政文化 建设风清气正中原政治生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弘扬传统廉政文化 建设风清气正中原政治生态

弘扬传统廉政文化 建设风清气正中原政治生态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绚丽华章,源远流长,深厚重实,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理想与追求,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同和群众基础。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滥觞之地,在中原沃土上产生的礼义廉耻、仁爱忠信等深邃思想,反映了循道立德的理性品质和廉洁从政的核心价值观,经过千百年的岁月积淀,成为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核心和主干,在中华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中有着重要地位。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把廉洁理念融化到人们的思想灵魂中去,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道德风范,营造风清气正的中原政治生态。   一、传承民本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发端于殷周、形成于春秋战国的民本思想是传统廉政文化的基本价值理念。   《尚书》提出的“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是古代民本思想的渊源所在。“民者,神之主也”、“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等,认为民众的存在比神更为根本,是民本思想的发端。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包含珍贵的民本思想。孔子提出“仁爱惠民”、“富而后教”;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制民恒产”;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立君为民”、“君以民为本”;老、庄提出“无为而治”、“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强本节用”;法家提出“君权民与,立法安民”、“仓廪实而知礼节”等,都是含有民本因素的思想命题。在此后的历史上,从“民者,万世之本”到“与民休息,宽以民力”,从“吏为民役”、“为生民立命”到“工商皆本”,从“民为邦本,勤恤为先”到内乡县衙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民本思想始终不绝青史。在政治实践层面,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的出现都与民本思想的支撑有关,历代明君和清官的人格特征也离不开民本思想的孕育。   民为邦本、重民贵民的思想文化,虽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在封建社会老百姓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公民和政治权利”的,但对我们如何执好政、用好权仍有深刻的启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记“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把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在真诚服务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   二、注重官德培育,切实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重视“德”,强调“为政以德”。原始社会首领之位为“有德者居之”。商王盘庚要求臣下“施实德于民”。代商而兴起的周人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春秋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唐朝罗隐说,“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强调的都是为政者要有德。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官德体系,大体包含忠、善、公、慎、廉等。如:《尚书》提出公职人员应遵守“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周公提出了任用贤才的“观人六征法”,论“揆德”时称,“直方而不毁,廉洁而不戾,强立而务实”。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晏婴云:“廉者,政之本也。”秦朝有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等“五善”。唐朝有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等“四善”;唐太宗李世民以“圣明、贤良、忠诚、睿智、贞洁、正直”作为官德的主要内容,并按德行将好官分为“高瞻远瞩的圣臣、扶善除恶的良臣、进贤不懈的忠臣、刚正不阿的直臣”。明代著名《官箴》强调“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清朝名臣陈宏谋在《从政遗规》中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说的都是为官者要有令人敬佩的道德表现。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不贪为宝的子罕、悬鱼拒贿的羊续、暮夜拒馈金的杨震、官居丞相身居陋室的魏征、笑比黄河清的包拯、刚直不阿的海瑞、“古今第一廉吏”于成龙等一批为政清廉的典范。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