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讨混凝土裂缝在桥梁施工中成因以及防治
探讨混凝土裂缝在桥梁施工中成因以及防治
摘要:近年来,交通的发达是众所能见的,桥梁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完善当中,那么本文主要针对混凝土桥梁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裂缝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同时结合笔者多年施工经验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方法以及对策。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 桥梁 施工 成因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18-01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飞跃式的进步,带动城市建设的脚步,而城市建设也将交通的发达一面体现出来了,桥梁——一座座大桥在我们的眼前矗立,为我们的交通便捷添光溢彩。但是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不仅仅会影响工程的质量,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桥梁坍塌,造成严重事故,产生恶劣影响。所以混凝土开裂经常困扰着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如果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裂缝也是可以避免和控制的,也保证了施工质量和结构使用安全。
1、混凝土施工中裂缝形成的常见因素
我们通常所说的裂缝一般可分为以下两大类:即为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两大类型,其中结构性裂缝可分为设计性结构裂缝及施工性结构裂缝。非结构性裂缝可分为塑性裂缝、温差裂缝、长期干缩裂缝、龟裂缝及其它侵害性裂缝。
1.1结构性裂缝形成的原因
1)设计结构裂缝是指设计时采用的结构型式在荷载作用下必然会产生的裂缝,如非预应力的预制梁板及非预应力现浇连续箱梁等。虽然在施工时针对这种形式设置了预拱,但在荷载作用下,预拱消失后梁底抗拉区的混凝土最终还是要开裂的。非预应力现浇连续箱梁还在梁顶负弯知区产生裂缝。这种裂缝是正常的、安全的,但裂缝的宽度应小于0.20mm或设计规定的范围,若超过这个范围,那么这种裂缝就不正常了,就需要对其成因及安全性作进一步分析和鉴定。
2)施工结构性裂缝是指由于施工原因造成的结构性裂缝,如预应力结构的张拉裂缝,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支架拆除过程中产生的裂缝等等。预应力结构的张拉裂缝一般是由于锚垫板位置没按设计位置布置、锚垫板后螺旋筋没有顶牢锚垫板、锚垫板处混凝土不密实或混凝土强度未达??设计或规范规定的张拉强度时进行张拉等原因造成的;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拆架过程中产生的裂缝是由于落架顺序不当或落架时间过长引起的,因为一联箱梁落架不可能在瞬间完成,有一个从简支梁到连续梁的受力体系以接近设计受力体系的方式进行转换的过程,那么连续梁的负弯矩区在架拆除跨中支架过程中梁顶是有可能会产生横向裂缝的,梁底正弯短区也有可能会出现横向裂缝。
1.2非结构性裂缝的形成原因
1.1.1塑性裂缝与收缩裂缝
1)塑性裂缝,即混凝土在可塑状态下出现的裂缝,分为沉降裂缝和收缩裂缝两种形式。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混凝土在塑性状态下其基础与支架等有不均匀沉降,使局部混凝土的变形受约束导致裂缝;一是由于重力作用使混凝土中较重颗粒下沉,而使水泥浆上浮,当这种下沉受到钢筋、模板拉杆约束时就会产生裂缝。收缩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快速干燥,混凝土内水份的蒸发速率大于其泌水速率,在固体颗粒表面形成弯月形、产生毛细管张力,混凝土收缩等所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木身的抗拉强度而导致裂缝。
2)温差裂缝,由于早期混凝土构件被模板等材料隔离,水泥水化所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到空气中,故在初始24h内混凝土温度将升高,过几天后随着热量的散发混凝土将变冷,此时混凝土会产生收缩,这种收缩受结构内部钢筋及外部模板等约束而使混凝土开裂;当混凝土冬季施工时,由于混凝土散热快,其内部温度较高,而表面温度受环境影响变得较低,表面混凝土的收缩率大于混凝土内部的收缩率,从而使表面混凝土产生裂缝。
1.1.2长期干缩裂缝
长期干缩裂缝,即混凝土长期暴露于不饱和的空气中由于物理的、化学的失水使混凝土体积缩小,当缩小受到约束时产生的裂缝。
2、桥梁混凝土裂缝的施工防治对策
2.1材料的控制
施工工艺是保证混凝土构件质量的关键,除施工操作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外,还应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抽样检验。对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对比试验,在高温下或雨后施工时对砂、碎石应进行含水量检验,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2温度的控制
1)改善骨料级配,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加外加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和混凝土时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大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而散热;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变化;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用保温等措施。
2)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基础过大起伏;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而长期暴露。另
文档评论(0)